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939747
门诊干预对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人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上海医药》 2010年第2期
门诊干预对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人的效果观察
门诊干预对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人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了解门诊干预对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人在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促进以及最终对血压控制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在笔者处就诊、随访的132例高血压病人,根据不同年龄分成A、B、C组。在病人每次就诊时进行积极干预并测量血压。干预前后就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高血压病人的相关行为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3组病人在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知晓率方面有显著提高(P<0.01)。A组病人在高血压病人相关行为方面以及血压控制方面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B组病人除了在吸烟以及低盐饮食方面没有显著变化外,其它各方面都有提高;C组病人在相关知识以及相关行为方面都有提高,但血压控制方面无显著变化。结论:通过门诊干预能明显提高就诊病人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知晓率。中、青年人群是需要重点干预的对象,全科医生应利用多种渠道对他们进行强化干预以提高血压控制率。

    关键词 高血压 年龄 门诊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4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2-0081-03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会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对高血压病进行有效防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门诊高血压病人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存率和疾病控制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解门诊干预对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促进以及最终对血压控制方面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本文对此作一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长期在笔者处就诊、随访的132例高血压病人(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根据年龄分组:A组(35~54岁)、B组(55~64岁)和C组(≥65岁)。其中A组32例,B组40例,C组60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和调查内容

    1.2.1 方法

    对入选的132例病人建立病情档案,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制定用药方案,同时进行第一次基线调查。此后在病人每次就诊配药时进行积极干预,并在每次就诊开始及结束后以标定过的水银血压计标准方法测量两次血压,求其平均值作为病人的血压值。干预6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基线调查,并对两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门诊干预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人中的效果。

    1.2.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高血压并发症危害的认知程度;体育锻炼情况;吸烟情况;服药依从情况;低盐饮食情况;血压控制情况;职业工作情况。

    1.2.3 干预内容

    1)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包括血压的正常范围值、高血压的危害、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等。2)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建议戒烟限酒、每日参加半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3)饮食指导,包括限制钠盐的摄入,建议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6g;劝导病人改善饮食结构,少吃高胆固醇、高糖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4)心理健康指导,如帮助病人认识心理和疾病的关系,鼓励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缓解紧张情绪。
, http://www.100md.com
    1.2.4 判定标准

    服药依从性的判定:采用MORISKY等雅荐的标准,用4个问题确定研究对象的服药依从性(见表1)。

    本次调查采用此服药依从性评价标准,4个问题的回答均为“否”,即为服药依从性好;4个问题中只要有1个及以上的回答为“是”,即为服药依从性差。

    血压控制标准: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18.62/1 1.97 kPa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17.29/10.64 kPa以下。

    1.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表2显示,比较干预前后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知晓方面,3组病人都有明显提高(P<0.01)。
, 百拇医药
    表3显示,比较干预前后在高血压相关行为方面,A组病人在高血压病相关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变化;B组病人除了在吸烟以及低盐饮食方面没有显著变化外,其它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4显示,比较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A组和C组无显著变化(P>0.05),B组干预前后有显著变化(P<0.05)。

    3 讨论

    国内外的许多经验表明,采用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方法防治高血压病已不适应现状,控制该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社区防治,而社区防治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积极、有效的社区干预。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帮助高血压病人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

    本次研究分析显示,大多数病人在门诊经过教育和干预后对于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对于高血压危害的认知率方面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但在高血压病相关行为方面以及血压控制方面,3组病人显示出不同的结果:A组病人在高血压病相关行为方面以及血压控制方面均没有显著变化;B组病人除了在吸烟以及低盐饮食方面没有显著变化外,其它各方面都有提高;C组病人在相关知识以及相关行为方面都有提高,但血压控制方面无显著变化。
, http://www.100md.com
    调查中发现,A组这一人群大多事业、家庭负担重,压力大,工作繁忙。虽然他们了解了高血压的知识,认识其危害,但以上的一些客观原因造成他们复诊率低、遵医行为差。B组这一人群大多事业有成且接近退休年龄,时间较充裕,能较多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增加复诊率,在遵医行为方面也比A组人群好,但是这一人群社会交际和应酬较多,所以在吸烟以及饮食方面,干预前后并没有显著变化。C组这一人群因大多赋闲在家,时间充裕,生活有规律,能坚持锻炼、按时服药和定期复诊,且老年人对健康的危机感较强烈,对自己的疾病重视程度较高,所以这一人群的知、信、行改变得最好,但是这一人群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率并无显著变化。这可能和多数老年病人合并有多种疾病或高血压并发症,进而导致血压不易控制有关。

    目前社区的全科医生工作量大,干预管理质量和效率比较低下,以往那种全人群“撒网式”的干预方法费时、费力,已经不合时宜了。如果能了解不同人群的社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的分析还显示,通过简单的健康教育,老年病人就能在“知(识)、信(念)、行(为)”方面发生较大的改变,对这一人群完全可以通过门诊这种既简单又省时、省力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中、青年这一人群是需要重点干预的对象,除了平时门诊时对其本人进行干预,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把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防治原则及目标告知病人的家庭成员和社会人员,得到他们的配合及参与。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指导病人自我监测血压,增强遵医行为,进而降低他们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由此而引起的致残和死亡情况,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http://www.100md.com(潘桂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