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088765
上海基本药物招标:在模仿中改良,在争议中前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上海医药》 2011年第7期
     上海基药招标所采取的试图在价格与质量间折衷的探索被业内人士称为上海模式。笔者认为,上海模式其实脱胎于安徽模式,但它不是简单的价格与质量的折衷,而是将基药招标的实质从关注降价到关注民生,从而形成新的招标体系。

    随着上海基药招标的进行以及其特点逐渐鲜明,大家更愿意称其为上海模式,并以之与安徽模式相对比。安徽省基药招标采取的是“双信封”招标、量价挂钩、单一货源承诺、生产企业承担配送责任等诸多创新措施。2010年12月27日,上海市卫生局发布招标公告,正式启动下年度上海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主要原则是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包括:1)分类评审。对中国专利药品、获得我国行政保护的国外原研制药品、未申请专利保护的国内原研制药品、在国内同品种药品批号取得前已经引进的国外原研制药品、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生物制品、国家级优质中成药品、国家发改委单独定价(包括国家优质优价中成药)的药品及GMP认证企业生产的药品进行分类评审。2)采用定量综合评价,评标要素由质量、信誉与服务、价格三方面组成,质量被放在优先的位置。总分100分,质量、信誉与服务分别为63分和7分,价格分仅占30分。

    2011年6月8日,上海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第二批中标目录正式对外公布,瞬间将上海基药招标推到了风口浪尖。大批外企主流品种的进入引发了外界对于上海基药模式的关注。此次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部分的中标目录中,涉及合资、外资药数量至少有60多个品种、150多个品规,辉瑞、拜耳、诺华、赛诺菲等知名外企都悉数在榜,博得了外企一致好评,也用事实宣告了年初“外企围观论”的破灭。是什么导致了这一转变的发生?

    价格是医改的最终目标吗?

    “上海的招标结果还是比较符合国情的,业界的反映也比较好。”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由质量、信誉与服务、价格三方面组成的评审标准比较客观,不过分追求低价,注重成本效益,既符合市场需求,也能满足供给需求。

    “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是上海模式秉承的宗旨,对超低价的品种,上海尤为慎重,政府部门通过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等多种渠道了解成本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