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117835
基于区位商的医药制造业区域结构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褚淑贞 沈念伍
第1页

    参见附件(4512KB,5页)。

     2.2计算与评定结果

    根据区位商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省市2003-2009年医药产业区位商,同时结合区位商和总产值的地区专业化分类矩阵,对各省市医药制造业综合评定。计算与评定过程及结果见表1、表2。

    2.3评定结果分析

    1)A区域。7年内在矩阵中均处于A区域的仅有北京、吉林和四川3个省市,这3个省市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吉林7年平均区位商均值为2.83,每年以25.9%的复合增长率递增,高于全国21.8%的平均水平。处于A区域的3个省市医药制造业在全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总量均不高,规模优势并不明显。

    2)B区域。7年内均处于B区域的省市有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另外,黑龙江省也基本稳定在B区域,这些省市医药制造业在全国竞争水平比较低,产值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不具备比较优势,但相对于本省其它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发展空间较大。其中西藏5年间的区位商均值达到8.29,为全国各省市最高,西藏的医药制造业(主要是藏药产业)在当地相对于其它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与规模优势,是西藏工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但西藏医药制造业的总量在全国还是处于落后水平,且发展较慢,年均复合增长率10.5%,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

    3)C区域。7年内均处于专业化矩阵C区域的省市有江苏、广东,另外,浙江和上海基本稳定在C区域,这4个省市都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与医药大省,2009年4省市的医药总产值分别排名全国2、3、4、8位,占全国总量的31.6%,这些地区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具有规模优势,工业基础较好,但是区位商比较低,在本地区的产业中竞争优势较弱,专业化优势不强,但其医药制造业规模奠定了其在全国医药制造业的领军地位。

    4)D区域。7年内均处于专业化矩阵D区域的省市有山西、安徽、福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另外,内蒙古基本稳定在D区域,这些地区的医药制造业未显出任何优势,整体实力在本地区不占优势,发展水平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如青海、宁夏、新疆产出非常低。内蒙古和宁夏等地近几年医药产业发展较快,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增速为全国第二。

    5)C-A。山东和河南两省从C区域变动到了A区域,意味着它们的医药制造业在一直领先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区域专业化优势发展很快,医药制造业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在当地工业总产值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山东省的区位商从2003年的0.68逐渐增加到2009年的1.07,工业总产值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并于2005年开始登上全国医药产业总量第一的位置,在基数庞大的基础上,复合增长率高达35.4%,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整个医药制造业中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与山东很相似,发展势头良好,区位商稳步提高,从C区域发展到了A区域,而且33.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使其工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全国14位上升到了2009年的全国第5位。

    6)A-B。天津、陕西、湖北3个省市从专业化矩阵的A区域变动到了B区域,医药制造业在本地一直具有专业化优势,但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这3个省市7年来的区位商也呈下降趋势,地区专业化优势也在逐渐减弱。

    7)其它。辽宁从D区域变动到C区域,江西从B区域变动到A区域,均显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医药制造业规模稳步提升。而河北从A区域变动到了C区域,区位商逐渐下降,医药制造业在区域内相比其它产业发展较缓,12.1%的年复合增长率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从产业规模上来看,全国几个主要医药大省区位商均不高,2009年全国医药制造业前5强中,有3个位于区域C,前10强中区位商最高的吉林排名第7位,区位商为2.52,另外,山东1.07、河南1.11,都是略大于1,医药制造业的区域专业化优势并非特别明显。全国主要医药大省地区专业化评定结果也反映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规模现状: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还较小,在主要工业省份都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在当地与其它产业相比并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有的甚至属于弱势行业。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医药制造业,高增长率必将使这种局面得以改观,全国前10强省市近7年来的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达到24%。随着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医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提高,而且将会发展成为多个省市的主导产业,如山东、河南、吉林、四川、江西。

    2)从地区分布上来看,我国医药产业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并主要位于地区专业化矩阵的A和C区域,其中“长三角”(江浙沪)、“环渤海”(京津冀鲁辽)、“珠三角”(广东)三大经济区域集聚优势突出,2009年三大经济区占全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59.02%。我国中西部除了个别省市,如四川、江西有一定的医药产业规模,且稳步发展,其它省市医药产业规模均较小,大都位于B和D区域,且西部地区医药产业平均增速不高。

    3)从产业集中度上来看,优势地区分布比较分散,不存在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的省市,存在一批分散、小规模的医药制造业,缺乏实力雄厚,能够主导某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的大集团,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发挥产业集群的提升效应。

    3.2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以推进医药制造业在各地区的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1)宏观调控考虑区域协调发展。在医药产业宏观调控中可适度考虑区域协调发展的因素,区域规划时应当考虑把一些大型医药产业的部分产能扩张到医药产业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指处于专业化矩阵D区域的内蒙古、山西、安徽、宁夏等省市,这样不仅能利用当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带动欠发达地区医药产业的发展,以形成优势互补,大型医药产业集团也可得到扩张,提高医药产业集中度。

    2)强化区域产业政策。处于地区专业化矩阵B区域的天津、黑龙江、湖南、湖北、云南、重庆和西藏等省市,医药制造业在本区域范围内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只是规模相对较小,在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时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深化原有产业优势,鼓励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处于专业化矩阵A与C区域的医药领先省市在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要注重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效益;区域产业政策还要避免各省市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同性,各省市在发展自身的医药产业过程中,都应以对自身优势的深刻分析为基础,各省市的医药产业若能实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全国医药产业也就实现了区域差别化分工与结构优化。

    3)倡导企业规模经济。重点扶持一批发展健康、潜力十足的医药大集团。本文已指出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规模指向型产业,在客观上要求一定地区的区域产业规模与集中度,以便形成一定的研发投资能力,以保持强大的技术进步能力。医药产业区域集中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拥有雄厚资本与产品研发能力的医药集团,所以要鼓励企业的规模经济,鼓励大中型企业的并购重组。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新兴的技术先导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与规模集聚。

    4)推进区际合作。立足地理空间,强化经济空间,推进区际合作。对于区域医药产业的发展而言,省市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一般也是产业发展的起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512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