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130232
新癀片1万例前瞻性合理用药及风险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上海医药》 2011年第10期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西药结合制剂新癀片在医院中的使用情况、患者状况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厦门中药厂生产的新癀片在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期间在对象医院主要科室的使用情况、患者状况和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用药及风险分析。结果:新癀片在上海市监测医院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属于“偶见(uncommom)”;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和转归等与文献报道相似。结论:使用新癀片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可能与患者的疾病背景、用药背景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临床医师在首次给药前应对患者原患疾病进行详细考察并询问过敏史,对于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加强给药后监测。

    关键词新癀片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6;R9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10-0481-03

    新癀片于20世纪70年代上市,为中西药结合制剂,其中西药成分为吲哚美辛,临床应用广泛。新癀片每片含吲哚美辛5.76~8.0 mg,用法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口服2~4片,小儿酌减。新癀片每次口服的吲哚美辛剂量为11.5~32 mg,而临床单用吲哚美辛的成人常用量为6.25~50 mg/次。从实际用量的角度看,新癀片单次用药所含吲哚美辛剂量大多低于单用吲哚美辛剂量,但其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ADR)较少,尽管缺乏临床验证数据。
, http://www.100md.com
    为了进一步验证新癀片的临床疗效和ADR,对厦门中药厂生产的新癀片进行了1万例的病例收集,以期分析新癀片在对象医院主要科室的使用情况、患者状况和ADR,为合理用药及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设计《新癀片上市后集中监测病例调查问卷》,收集上海市67家医院主要科室使用新癀片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入组时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使用新癀片的剂量、配伍用药等;患者使用新癀片期间的症状改善情况;ADR发生情况如发生时间、严重程度、转归和相应处理等。

    预计在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的1年间共收集1万例病例资料。对所收集的1万例病例中的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以及ADR的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和转归等,采用Epidata进行双份录入,然后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结果
, 百拇医药
    2.1病例收集情况

    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的1年间共收到调查问卷10 137份。新癀片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地段医院和社区医院。

    2.2患者基本人口学资料

    10 137例患者平均年龄(52.99±18.21)岁,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105岁,主要年龄段在50~70岁;患者性别,男4 279例(42.21%)、女5 379例(53.06%),另有479例(4.73%)性别不详。

    2.3患者一般情况

    10 137例患者中诊断疾病以咽喉肿痛最多,占全部诊断疾病的29.12%(表1)。诊断为急性疾病的有6 748例、慢性疾病的有1 882例,另有1 507例急、慢性疾病诊断不详。诊断为急性疾病的6 748例患者病程在1~2 d的最多,为2 060例,占急性疾病患者数的30.53%;有864例急性疾病患者病程不详。诊断为慢性疾病的1 882例患者病程在1~2年的最多,为722例,占慢性疾病患者数的38.36%;有432例慢性疾病患者病程不详。
, 百拇医药
    10 137例患者中有药物过敏史者98例,占总患者数的0.97%,主要过敏药物是青霉素;有过敏性疾病史者30例,占总患者数的0.30%;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有药物过敏史者19例,占总患者数的0.19%;有既往消化道疾病史者155例,占总患者数的1.53%;现有其它合并疾病者432例,占总患者数的4.26%。

    2.4患者用药情况

    在10 137例患者中,非首次使用新癀片者4 854例,占总患者数的47.88%;首次使用新癀片者4 299例,占总患者数的42.41%;另有984例不清楚是否首次使用新癀片,占总患者数的9.71%。给药途径选择口服的有9 899例,占总患者数的97.65%;选择外敷的有137例,占总患者数的1.35%;另有101例给药途径不详,占总患者数的1.00%。9 899例口服用药的患者中,用法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3片的最多,占口服用药患者数的73.43%;137例外敷用药的患者中,用法用量为每日1次16片的最多,占外敷用药患者数的16.79%。患者平均用药时间(7.65±12.30)d,持续用药天数最少的1 d、最长的270 d;服药时间在餐后(建议)的最多,为9 640例,占总患者数的95.10%。
, 百拇医药
    在10 137例患者中,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改善和改善)的为9 798例,占总患者数的96.66%;治疗效果不详的294例,占总患者数的2.90%。合并使用其它药的有2 457例,占总患者数的24.24%;合并用药共有743种,排在前列的依次是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氨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头孢丙烯、甲硝唑和头孢拉定等。

    2.5ADR情况

    10 137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4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表2)。在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方面,轻度的36例、中度的4例、重度的1例。

    在41例不良反应中,男性11例、女性29例,另有1例性别不详。男、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26%(11/4279)和0.54%(29/5379),经卡方检验P=0.032 0、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使用新癀片后女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最小21岁、最大83岁,另有1例年龄不详。从年龄来看,<50岁组和≥50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7%(17/3621)和0.38%(22/5751),经卡方检验P=0.524 4、无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在使用新癀片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3例有药物过敏史。单因素分析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药物过敏史的logistic检验,P=0.000 6、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 ratio,OR)=8.018、95%置信区间为(2.433,26.425),表明药物过敏史是新癀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过敏性疾病史的logistic检验,P=0.038 3、有统计学意义,OR=8.432、95%置信区间为(1.121,63.404),表明过敏性疾病史是新癀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样,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既往消化道疾病史的logistic检验,P<0.000 1、有统计学意义,OR=8.746、95%置信区间为(3.385,22.598),表明既往消化道疾病史是新癀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用量用法方面,41例不良反应患者中采用每日3次、每次3片的占70.00%,出现不良反应者最多,有28例,占55.56%。而采用每日3次、每次4片的有5例 (12.20%)出现不良反应;采用每日2和3次、每次2片的分别有1例(2.44%)和3例(7.32%)出现不良反应;采用每日2次、每次3片的有1例(2.44%)出现不良反应。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天数及使用剂量无显著关联。
, http://www.100md.com
    41例不良反应患者中,16例记载有合并用药,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分散片、头孢呋辛酯(钠)、头孢拉定、头孢丙烯分散片、头孢米诺、酚麻美敏片、双黄连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青鹏膏剂、裸花紫竹片、氧氟沙星滴眼液、依替米星、普鲁帕酮片等。由于不良反应分析已完全排除合并用药的影响,所以合并用药不应进入因素分析。

    3讨论

    新癀片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个体因素。不同的个体因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状态不同,在遗传、新陈代谢、酶系统以及个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2)病史。患者具有过敏性或消化道病史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关文献报道,吲哚美辛易引发的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这些也是本次监测中发现的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可以推测新癀片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含有吲哚美辛。不过,吲哚美辛引发的ADR通常较为严重[1],而本次监测数据显示,新癀片不良反应的症状普遍较轻。吲哚美辛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最多(12例,50.00%),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例,8.33%)、循环系统损害(2例,8.33%)、消化系统损害(2例,8.33%)[2],而本次监测数据显示,新癀片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对患者影响较小,说明新癀片作为中西药结合制剂可以有效地减毒增效,比单用吲哚美辛更安全。
, 百拇医药
    本次监测中新癀片所致不良反应以胃部不适、胃肠道反应为主,可能与患者的疾病背景及用药背景、也可能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为了预防和减少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医师应在首次给药时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肾功能不全者和孕妇慎用,有消化道出血患者慎用或禁用,并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证使用,加强用药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为减少新癀片的不良反应,应加强对新癀片应用的监测,提倡合理使用,不盲目扩大适应证。

    参考文献

    [1]濮永杰,赵雨晋,吴逢波,等. 137例吲哚美辛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6):3435-3436.

    [2]张琰. 吲哚美辛栓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华西医学,2010,25(3):576-577.

    (收稿日期:2011-08-17), http://www.100md.com(倪娜 曾训庭 杜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