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173458
真抓实干以创建促中心全面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上海医药》 2012年第4期
     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闸北区的最北端,北邻宝山,东接虹口。辖区面积2.12 km2,人口5.36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总占人口的22.83%。中心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4 777 m2,床位120张,年门诊量50万人次。下设5个站点,责任区域覆盖整个临汾街道,形成了完善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中心坚持“开拓创新,持续发展”的服务理念,始终走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前沿。1998年成为上海市首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2000年成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3年成为上海市全科团队服务新模式的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成为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0年起开始探索实践家庭医生制的服务试点。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七连冠,2008年成为上海市首家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0月成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以创建促发展,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 http://www.100md.com
    1.1 制度建设,规范执业行为

    中心以创建为契机,对全中心的各项制度进行了梳理,建立健全标准化制度和职责,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护患者的权益出发,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1.2 结构优化,发挥人才优势

    中心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目前已有高级职称的执业医师5人,中级以上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6名,中级以上公共卫生执业医师2名,中级以上注册护士20名。通过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为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方案,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续聘、解聘、晋升和评优相结合。中层干部、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进一步发挥了中、高级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1.3 资产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 百拇医药
    中心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做好统筹预算工作。建立固定资产专用登记册和耗材专用账册,并按规定对各项设备进行强检,对于盘盈、盘亏、变质、毁损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实现了耗材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做到了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做到了信息公示,杜绝了乱收费现象。

    1.4 人文培育,提高职业素养

    中心通过建立和完善医德医风管理档案,及时记录每一位职工参与培训和奖惩的情况,动态反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水平和精神风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心开辟文化走廊,大力宣扬先进典型,树立道德标杆,进一步激励了医务工作人员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员工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2 以创建促创新,服务内涵不断深化
, http://www.100md.com
    2.1 健康管理,提升服务内涵

    中心是上海市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近年来中心依托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完善了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通过多点采集一档共享,及时掌握了辖区内居民的健康需求。2011年中心调整布局,建立了多功能的健康管理中心,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重构社区卫生服务形态。健康管理中心为居民提供包括出诊、家庭病床、家庭责任医师签约、预约门诊等多项内容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家庭责任医师提供任务分配,工作提醒、日志安排、报表统计等终端服务,成为家庭医师管理签约居民的电子助手;成为了中心提供家庭医生管理的协调指挥平台。

    2.2 康复服务,完善服务功能

    社区康复作为六位一体的重要功能之一,近3年来中心加大了社区康复的软硬件建设,2011年新扩建的康复科面积达200 m2,引进了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配合区残联开展了听力筛查、视力筛查和诊断,并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开展了躯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和训练。同时,中心利用康复器械开展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二十余项康复项目,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逐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 百拇医药
    2.3 功能整合,发挥中医优势

    中心是上海市第一批中医药服务的社区示范点,2011年中心在原有中医馆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医治未病中心,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开展了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通过聘请上级医院名老中医坐堂及技术指导,为中心中医医疗工作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2.4 临终关怀,创新服务模式

    中心通过十余年的悉心研究,培养了一支临终关怀服务团队,建立了三床联动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一整套缓和医疗和安宁护理的适宜技术。中心还制定了临终病人病情评估工具,完善了分层管理、全程照料的服务流程,培育了多支志愿者队伍。2008年中心注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社区临终关怀科,完成了卫生部《临终关怀准入标准及规范研究》的课题研究,临终关怀科也发展成为集全程照料、宣传协调、系统管理、学术研究、志愿者培训为一体的一级科室。提高了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肯定。
, http://www.100md.com
    3 以创建促提高,社会满意度不断攀升

    3.1 改善服务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

    对照创建标准,不断改善就医环境,中心将科室标识、标牌进行了统一更新,使标识、标牌更加规范、清晰明了。中心从尊重患者隐私着手,对一人一诊室、康复治疗室、中医诊疗室、病区等服务场所添置了轨道式遮隔帘,移动屏风等遮隔措施;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等科室设立了开放式服务窗口,环境整洁、温馨;新增盲文导向、无障碍坡道、残疾人扶手、洗手池等无障碍设施,为社区弱势群体的就诊开辟了“绿色通道”;中心通过触摸屏、网站、滚动信息屏、公示栏等向居民公开各项服务内容,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和公益,提供了人性化服务。

    3.2 优化服务流程,提供规范化服务

    中心一直注重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并逐步加大了信息化利用的程度,通过创建,对中心内部HIS、LIS、PACS系统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实现了区域内以及和三级医院医联平台的检查化验及就诊信息联网;实现了自助挂号,全程一站式收费,化验报告自助打印,专家门诊预约,门诊病区电子病史,电子处方;实现了信息化的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与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服务管理,并能通过决策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进行社区卫生统计信息服务和资产成本管理。
, http://www.100md.com
    创建工作对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软硬件配置得到了改善,机构管理进一步规范,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但对照标准,中心在人员配置以及人才学科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不懈努力。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以家庭医生制服务为抓手,依托信息化平台,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封面人物:罗维,女,主治医师,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闸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院长,闸北区优秀青年人才,第十三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多年来主编、参编《人生终站的陪伴》等专业书籍4本,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收稿日期:2012-02-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