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7期
编号:12052924
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7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施护理路径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0.05),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模式,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控制成本,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临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51-02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P)的思想,源于工业界通过对生产线上主要关键阶段的管理,达到产品促进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早期,Shoemaker提出“将医疗照护标准化是有益处的,可促进服务的完整性并可评估病人的病程和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工具”[1]在医疗界的应用中,临床路径包融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以及质量改进思想的质量管理方法。
, 百拇医药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后并血栓形成或持续性痉挛使管腔发生急性阻塞。病情险恶,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病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梗塞面积扩大,心绞痛频发,诱发心律失常,从而使病情恶化甚至猝死。所以探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心肌梗塞患者的治愈率,提升治疗效果与质量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2.20±7.89)岁,对照组50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3.28±7.35)岁,两组间患者年龄、男女比例、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护理。试验组的病人从入院开始就进入临床护理路径:

    1.2.1入院辅导:病人刚入院时病情较重,而且对环境陌生,此时要为患者提供帮助,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及人员,进行入院自理需要远远高于自理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应该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系统”——从生活护理到治疗护理,实施特别护理,医疗和护理行为完全代替自理行为。接诊护士应该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辅导,让病人及家属熟悉环境,尽可能的缩小护患距离,利用沟通技巧收集病人资料,评估并填写首次护理记录单,并将路径图放于护理病历内。责任护士严格按照路径表步骤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路径护理,对已交代的内容及时评价,护患双方签名。根据需要可反复进行评估,直到达到最终目的。

    1.2.2药物治疗的护理:①根据医嘱,要按时、按量,准确及时的使用止痛,溶栓、消除心律失常等药物;②输液时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滴/分。特殊药物要遵医嘱进行;③吸氧、止痛:持续给氧,流量以6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min,维持2~3d。心肌梗塞时动脉血氧张力下降,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塞区。疼痛重时应依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④溶栓前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病病史,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症;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备用;观察病人用药后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副作用,询问病人胸痛有无缓解;⑤准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以备随时使用。
, 百拇医药
    1.2.3病情监测:严密监测病情,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专用护理对策。①监测心率和节律:借助监护仪作连续心电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师;②监测循环状态:测量血压、尿量、观察皮肤、脉搏,了解肾灌注和微循环状态,评估是否存在低心排出量、休克、严重缺氧;③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对外界的反应以及肢体活动的情况,了解有脑缺氧,脑栓塞等;④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⑤监测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1.2.4生活护理: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低盐、富含纤维素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急性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与此同时应注意大小便,对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存留导尿管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对于便秘患者应予以低压灌肠,以避免病人因用力排便而致病情恶化甚至猝死。

    1.2.5卧床与适时活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初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但卧床时间过久也可带来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肌萎缩、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弱、褥疮及心理顾虑和精神压抑。因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后,必须适时进行康复活动,以便尽快恢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减少和预防梗死后猝死和再梗塞的危险性。对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早日康复和预防护理并发症都有积极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1.2.6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肌梗塞患者被治愈,同时其严重性也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因此,有些患者被确诊后,往往会出现恐惧、忧郁、失望、沮丧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多与病人交流,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正确理智地对待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开朗豁达的性格,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洁习惯,能起床者酌情参加轻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活动量,但不宜做剧烈运动。要戒烟酒。病人因经济或其他原因想回家疗养,护士要遵医嘱告诉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交待注意事项,若病人出现疼痛频繁发作或程度加重,经休息或服药仍无效,应及时送院治疗,切勿贻误病情。

    1.2.7出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嘱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情绪稳定,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有关药物,正确掌握饮食,自我监测诱发因素及好发时间,以防复发。注意劳逸结合,定期复查。

    每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路径有科主任、护士长参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完成。责任护士为主要的实施者,观察治疗情况评估,了解病人的健康知识的需求,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按路径进行实施。
, 百拇医药
    1.3效果评价指标:评价效果指标包括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的测评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患者满意度测评表。

    1.4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给出例数和有关的率,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结论

    各科室的协调与合作是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保证:临床路径要整合检查、检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各种处置措施,并按天、按时依序排列,任何一个环节受阻或延误,都会影响临床路径的实施。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临床路径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动员、组织、协调、甚至严令相关科室和相关人员,按临床路径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该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说,需彻底改变目前的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鉴于实施临床路径的复杂性,必须有医院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协调,必须有相关职能科室的参与,必须有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保证。还应强调的是,虽然对医院支付方式的改革是推行临床路径的动力,但绝不应当不恰当地过分强调临床路径对控制费用的功能,而淡化甚至忘掉了临床路径在保证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方面的功能。否则,就会走偏,就会影响临床路径的生命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