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1878439
心肌缺血后处理的研究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0期
     【摘要】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TC)是指对缺血心脏实施供血重建之前进行反复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可减轻供血重建的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由于它简便,有效,尤其是可在缺血后进行干预,因此,与早已为人们熟知的缺血预处理相比,缺血后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缺血后处理的干预时机与心脏保护作用的关系,其主要的保护机制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途径和其他形式的缺血后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01-0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与年俱增。溶栓疗法和血管成形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然而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后的再灌注会引起细胞一系列的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1]。Murry[2]等在1986年提出了缺血预处理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即,在心肌缺血前进行反复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后,可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力。但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作往往无法预知,因此,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非常受限制。高峰[3]等于1999年报道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缺氧后处理对已缺氧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复氧损伤作用,认为缺氧后处理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之后,Zhao[4]等提出了缺血后处理,在犬心肌梗死模型中,对长时程缺血的心肌在供血重建之前进行3次缺血30秒再灌30秒,可产生与缺血预处理相似的保护作用。这一研究结果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缺血预处理相比,缺血后处理更具广泛的应用前景。

    1心肌缺血后处理的动物模型

    缺血后处理具有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改善缺血后心肌收缩功能、保护内皮细胞、抗凋亡、抗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实验模型分为在体动物、离体动物、细胞培养三个层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