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年第1期
编号:12047153
药学一统观(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1期
     6.4.4 现行药疗的实质。不“中”就“西”,不“西”就“中”,或者“中、西药联合”的所有药疗方案,都属于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等主观主义[10]范畴。

    6.4.5 药学滞后的原因。客观方面:当代疾病谱是现有药学模式主导地位的逻辑终结者。在文明进程中,伴随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这是注定要发生的必然现象;主观方面:僵化的药学指导思想,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药学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审视宏观态势,现有药学的滞后,说明药学步入历史的转折关头。

    6.5 当代药学。

    6.5.1 概念的提出。以新疾病谱为标志,以药学滞后的现代为节点,在时间序列上,人类自然迎来当代药学。

    当代药学是药学的形态提升,与以往的一切药学模式应有质的区别。“当代”仅为时间指代,是新药学的逻辑起点,不具备定性作用。“中药现代化”,“中、西药联合”等学术主张既不代表当代药学的发展方向,也并非直接就是当代药学模式。

    6.5.2 实践的形态。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药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会活动,为当代药学实践。作为崭新的实践形态,它是统一学、业界思想的基础;廓清各种学术纷争的平台;检验和再检验一切学派真理性的标准[11];当代药物赖以产生的土壤;提炼当代药学观、方法论的源泉;当代药学首要的、基本的立场。

    如果离开当代药学实践,没有当代疾病谱的消灭和药物的开发,就根本没有当代药学。

    6.5.3 发展的路径。探索中,当代药物开发出来;药疗中,当代药学知识丰富起来;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学业者的概括总结、理性升化,当代药学模式逐步积淀、建树起来,进而实现药学的形态递嬗。

    参考文献

    [1] 江明性主编.药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2] (同上)

    [3] 凌一揆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80.

    [4] 凌一揆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

    [5]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五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8.

    [6]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五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9.

    [7] 江明性主编.药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8] 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08.

    [9]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0;416;439;479;501;637;639.

    [10] 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08.

    [11] 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02.

    (作者单位:四川省井研县竹园中心卫生院 613109),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