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34394
对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88KB,2页)。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分析和统计,对云浮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收集所到的616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及用药途径、用药次数、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6例ADR涉及的药物类别主要集中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三大类,左氧氟沙星在单类药物应用中占首位;ADR涉及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最多。结论:做好ADR的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3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40-02

    【Key words】antibacterial drugs;ADR;nalysis

    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被广泛使用,如何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为进一步做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信息反馈工作,笔者对2009年云浮市人民医院616例抗菌药物引发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增强临床医务人员的ADR监测意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依据所属云浮市人民医院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中,提取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616例,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就诊科室、怀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名称、剂量、剂型、生产批号、给药途径)、用药时间、发生ADR的时间、ADR的症状、合并用药、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不同年龄性别产生ADR的情况:616例ADR中,男性305例(49.51%),女性311例(50.49%),从性别分布看男女的ADR发生率相当,并无显著的差别。从统计数据年龄来看,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生ADR,其中18岁以下占ADR总数196例(31.82%);18~39岁91例(占14.77%),60岁以上老人183例(29.71%),40~59岁占126例(20.45%)。患者在不同年龄段ADR发生情况详(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患者年龄分布表

    年龄段例数比例(%)

    0~1719631.82

    18~399114.77

    40~5912620.45

    ≥6018329.71

    不详203.25

    合计616100

    2.2 抗菌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产生ADR的情况:616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ADR居多,其中静脉滴注方式425例,占68.99%。口服140例(22.73%),肌注注射29例(4.71%),局部用药11例(1.78%),静脉推注8例(1.29%),滴眼3例(0.5%)。

    2.3 ADR发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对抗菌药物所引起不良反应统计可以,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居首,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类,这三类药物引起的ADR例数为共计371例占ADR发生率的60.23%。位于前十位的药品中左氧氟沙星居首位,喹诺酮类占4个,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各占2个。通过搜集数据选出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十位的抗菌药物

    序号药品名称发生ADR例数构成比(%)

    1左氧氟沙星13021.10

    2克林霉素6510.55

    3加替沙星487.79

    4头孢替安376.01

    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55.68

    6培氟沙星355.68

    7红霉素304.87

    8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33.73

    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13.41

    10环丙沙星213.41

    合计44572.23

    2.4 ADR的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中,按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可知,皮肤及附件损害216例(35.06%),胃肠系统损害209例(33.93%),心血管系统损伤43例(6.98%),排在ADR的前3位。其他ADR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情况详(见表3)。

    616例ADR报告中,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见表3)。

    表3 ADR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

    分类例数比例(%)主要临床表现

    皮肤损伤21635.06皮疹(炎)、药物热、荨麻疹、瘙痒、皮肤异常

    胃肠系统损伤20933.93腹泻、腹胀、呕吐胃痛、便秘、肠道梗阻等

    心血管系统损伤436.98心慌、心悸、头昏、胸闷

    神经系统416.65头痛、头晕、烦躁、失眠、抽搐、锥体外系反应、全身性损伤223.57发热、寒颤、发寒

    用药部位及其他功能损伤172.76局部疼痛、下肢水肿、口腔异味感、眼睑充血

    肝胆系统损伤172.76肝功能异常、黄疸、药物性肝损害

    呼吸系统损伤142.27呼吸不畅、胸闷、咳嗽、支气管哮喘等

    外周血管损伤121.95局部疼痛,瘙痒,静脉走向出现红肿

    肌肉骨骼损伤101.62肌炎、全身关节疼痛(药物致高尿酸血症引起)

    其他152.43双硫仑样反应静脉炎、黑舌苔、结膜炎

    合计616100

    3.分析与讨论

    3.1 AD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从ADR发生的性别分布上看,ADR发生例数女性311例(50.5%),男性305(49.5%),由于性别所发生的ADR并无显著差异。从年龄分布看,任何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生ADR,其中18~60岁年龄段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18岁以下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患者分别占31.82%和29.71%,与该年龄段患者的免疫应答能力较强有关,这个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在用药是应予以高度重视,医生对于未成年人和老年患者用药应慎重,要坚持合理用药原则,做到个体化给药,从而降低抗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的关系:在616份病例报告中,静脉给药方式425例,占68.99%。由此可见,静脉给药相对于其他途径的给药方式更易引起药品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能口服给药达到治疗目的的,原则上尽量不选择静脉给药方式。在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外用制剂以及选用供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作为局部用药时,也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确有指征时才给予使用,并应注意加强用药观察[2]。

    3.3 ADR的发生与药品种类的关系:从(表3)列出的抗菌药物分布情况可见,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居首,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类,这三类药物引起的ADR例数为共计371例占ADR总发生率的60.23%。位于前十位的药品中左氧氟沙星居首位,喹诺酮类占4个,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各占2个。

    由统计可知,引起ADR最多的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并非发生率最高,而应该是与使用频率高、量大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8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