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1273
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肌酶改变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周衍国
第1页

    参见附件(1643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肌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8-2009.8间收治的12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质料和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衰患者在治疗前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通过对心肌酶谱的统计和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衰程度的心肌酶谱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并且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性检查血清心肌酶活性可作慢性肺心病,预防病情加重、判断治疗效果、评估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肌酶谱;心衰;急性发作期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13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16-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全国调查了二千多万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1]。通过对2007.8-2009.8间收治的6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质料,和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衰患者在治疗前心肌酶谱的变化的分析,来探讨心肌酶谱与慢性肺心病相关性,具体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2007.8-2009.8间共收治的12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年龄在42-81岁之间,平均年龄69.8岁,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冠心病、风湿性心脏、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等其它可能影响心肌酶谱检查结果的疾病。

    1.2治疗方法:大多数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我们采取积极治原发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缓解期治疗是防止肺心病发展的关键。采用:①冷水擦身和膈式呼吸及缩唇呼气以改善肺脏通气等耐寒及康复锻炼。②镇咳、祛痰、平喘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③提高机体免疫力药物如核酸酪素注射液(或过期麻疹减毒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和(或)雾化吸入,每次2~4ml,每周二次,或核酸酪素口服液10ml/支,3次/d,3-6月为一疗程。气管炎菌苗皮下注射、免疫核糖核酸、胎盘脂多糖肌肉注射、人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口服等。还需告诉患者应讲究卫生、戒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安静状态下咳嗽、呼吸困难及紫绀消失或明显缓解,双下肢水肿消失,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PaO2和PaCO2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好转,心率降至1OO次/min以下;好转:咳嗽减轻,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发生次数减少,肺部干湿啰音减少,心率在120次/min以下,双下肢水肿减轻,肺部啰音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并且加重恶化,甚至死亡。

    1.412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在入院后和治疗一周后都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主要测定血清天门冬谷草转氨(AST)、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酸激酶(CK)、ā-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的酶活力。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5种心肌酶变化比较,(见表1)。

    表1A组治疗前后5种心肌酶活性情况(均数X±S标准差,U/L)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病由慢性广泛性肺-胸疾病发展而来,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症状常混杂出现,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凡有慢性广泛性肺、胸疾病患者,一旦发现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而同时排除了引起右心室增大的其他心脏病可能时,即可诊断为本病。在心力衰竭期,可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浆尿素氮、肌酐、血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等含量增高等肝肾功能受损表现[3-4]。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在呼吸衰竭不同阶段可出现高钾、低钠、低钾或低氯、低钙、低镁等变化。特别是心肌酶改变,从慢性肺心病患者在入院后和治疗一周后都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严重程度与心肌酶活性密切相关,不难看出心衰程度越重,心肌酶活性越高。是因为肺部的感染、缺氧,会引起心率增快,结果就是心肌耗氧量增大;当伴心衰时,可引起肺动脉压的升高,右心室负荷增加,右心室扩大,加剧心肌缺氧;导致细胞膜上的钠泵功能障碍,心肌细胞损伤,损伤后心肌细胞裂解,心肌细胞中的各种心肌酶释放入血,CK是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具有心肌损害的特异指标。CK-MB的升高可反映心肌的慢性缺血、缺氧的存在,所以心肌酶的数量上升[5],因此心肌酶可以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程度,进一步估计心脏的功能状况。所以常规性检查血清心肌酶活性可作慢性肺心病,预防病情加重、判断治疗效果、评估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意义显著,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祁政红,梁德云,丁国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4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