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9
编号:13683554
椎体成形术后椎间隙退变的初步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4日 李文俊 吴强 包拥政
邻近椎间隙高度,椎间盘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加,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出现为这些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凭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通过对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邻近节段影像学指标的测量,探讨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发展情况。方法 随访组为我院2008年~2012年61位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术前、术后、随访13~48w。对目标椎邻近椎间隙前缘、中部及后缘高度进行测量,计算椎体平均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对椎体成形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术前及术后3d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3~48w随访统计结果分析,上位椎间隙、下位椎间隙的前缘、中部、后缘均有著差异(P<0.05)。结论 统计学结果表明,椎体成形术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有所增加。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邻近椎间隙高度;椎间盘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加,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出现为这些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凭借操作方式简单、疗效快且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很快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广泛关注和接受。目前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因骨质疏松所致的病理压缩骨折。但椎体刚度的变化的同时会导致脊柱的生物力学发生相应的改变,应力的重新分布和时间的推移导致邻近节段退变。作者对61例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间隙术后变化动态观察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访组为我院2008年~2012年,61例的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共156个椎间隙进行分析研究。平均年龄为71岁,其中女性41例,男性20例。,随访13~48w,平均29.1w。

    1.2X线片摄片及测量计算方法。

    1.2.1摄片方法正位由躯干的中线射入;侧位片取侧卧位,躯干的矢状而与胶片平行,中心线对准目标椎,垂直的向胶片射入;侧位片要求椎体显示清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