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9
编号:13683578
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4日 马晓能 陈志芳
深静脉血栓,干预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本次调研中,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好,有效率达到95%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之后患者对我院护理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较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高,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干预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手术后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出现不正常的凝结,从大的教的角度开始它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且在下肢中发病率较高。由于骨折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且有血管损伤等因素,DVT是骨科手术患者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有资料显示,亚洲人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关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患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致残,甚至发生肺动脉栓塞。DVT所引发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对骨科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以降低发生DVT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血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预防[1]。为此我们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正确的评估,预见性地从患者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总体发病率,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调研中,共有4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患者中,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21例股骨颈骨折,9例骨盆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两组患者患病的时间、病程等指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没有差异性(P>0.05)。

    1.2护理干预

    1.2.1相关知识宣教DVT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患者和家属对早期防治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导致的,其次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由于陈旧观念(伤筋动骨100d)不能移动及怕疼的影响,不想进行锻炼或拒绝锻炼;怕解大小便而进食量不足,甚至不饮水。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反复向患者讲解饮食干预的重要性,消除其因怕解大小便给家人或护理人员带来麻烦而少进食或拒绝进食;讲解为何骨科术后患者易并发DVT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