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20
编号:13682159
宜昌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后传播HIV残余危险度的评估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1日 郭毅
窗口期,宜昌地区目前,我国正处于HIV感染的快速增长期,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而输血感染是H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了解宜昌地区首次/重复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输血传染HIV的危险度,评价现有筛查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 2007年 1 月 ~2012年 12月无偿献血者 HIV 项目的初筛和确证实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献血者和首次献血者的HIV流行率,并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进行经输血传播 HIV 的残余危险度评估。结果在首次无偿献血者中为 0.0128%(16/124820),重复无偿献血者中HIV 流行率为为0.0034%(4/117365),计算经ELISA常规血液筛查后传播 HIV 的残余危险度为 1∶156250。结论宜昌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虽然经过 HIV 筛查,但仍存在传播 HIV 的残余风险,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降低输血风险。

    关键词:HIV;无偿献血者;残余危险度;窗口期;宜昌地区目前,我国正处于HIV感染的快速增长期,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而输血感染是HI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的血液病毒筛查方法因"窗口期"、免疫隐匿性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可造成HIV 漏检,经过抗-HIV筛查后的"合格血"仍在理论上存在着传播HIV的风险,既残余危险度(residual risk),使输血无法达到零风险,为保障输血安全,世界各国不断开发和引进新的血液筛查技术,同时发达国家早在1995 年开始对输血存在的残余危险度进行评估[1,2],为评估宜昌市现有献血模式和管理体系、血液筛查体系下的血液残余风险,我们应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对当地的无偿献血者血液常规筛查后传播 HIV 的残余危险度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 年 1 月~2012年 12 月底来我站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共计 242185人次,献血者分为 2 组: 1组为首次无偿献血者,即在我站第 1 次参加自愿无偿献血的献血者; 另 1 组为多次重复无偿献血者,是指在我站已自愿无偿献血 2 次或 2 次以上的献血者。所有实验数据均有完整并可溯源的原始资料。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1.2.1主要试剂抗-HIV(1+2) 诊断试剂盒(上海科华);抗-HIV(1+2)及抗原 HIV 1P24 联合检测试剂盒(生物梅里埃) 。所有检测试剂均批批检合格,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和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1.2.2仪器ML-STAR CH.8加样系统、FAME 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Uranus AE20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