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编号:13678364
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中医证型特点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4日 《医学信息》 201422
     摘要:目的 采用中医辨证法,对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对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该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80例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压水平进行分组,并实施中医辨证分型,统计不同证型在各组中占有的比例,对计数材料进行χ2检验。结果 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可分为瘀血阻窍证、风痰入络证、气血亏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湿中阻证、肝肾阴虚证六种类型,在本文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5%、7.5%、12.5%、18.75%、21.25%、33.75%。且在年龄、高血压水平方面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如血压水平不高,年龄较小主要表现为痰湿中阻、肝阳上亢等实证。当患者血药水平较高,年龄较大,患者中医证型主要表现为虚证。

    关键词: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中医证型;特点研究

    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语言不利、手足麻木、肢体乏力、失眠、头疼头晕等症状,中医将其归为"中风"、"头痛"、"眩晕"范畴[1]。本文通过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病例资料,依据血压水平、年龄对其进行分组,统计不同分组证型出现的百分比,研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给中医药辩证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本文选取的80例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患者年龄40~89岁。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会在2008年发表的《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实施中医辨证,并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水平进行分类。

    1.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且为原发性高血压类型,经MRI或颅脑CT诊断确诊为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为纳入研究对象[2]。同时,排除符合以下内容的患者:不符合辩证标准或无法进行辩证的患者;临床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不足18周岁或哺乳其妇女或妊娠妇女;患有神经系统、结缔组织、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的患者。

    1.3方法 按照年龄段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71~89岁范围内的患者34例,56~70岁范围内的患者30例,40~55岁范围内的患者16例;依据高血压水平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高血压病为1级的患者19例,2级的患者25例,3级的患者36例。

    参考《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相关内容,将患者分为血气亏虚证、瘀血阻络证、风痰入络证、痰湿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六中类型,统计辩证结果,详细记录不同组中医证型的分布状况。

    1.4数据处理 使用软件SPSS17.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用(%)表示计数材料,应进行χ2检验,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根据《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有关内容进行中医辨证,结果肝阳上亢证者15例、肝肾阴虚证者27例、痰湿中阻证者17例、风痰入络证者6例、瘀血阻络证者5例,气血亏虚证者10例,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8.75%、33.75%、21.25%、7.5%、6.25%、12.5%。

    2.2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统计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可知,40~55岁范围内肝肾阴虚证(5%)、肝阳上亢证(7.5%)患者占有较大比重;56~70岁范围内肝肾阴虚证(10%)、痰湿中阻证(10%)占有较大比例;71~89岁范围内的患者中气血亏虚证(6.25%)、痰湿中阻证(7.5%)、肝肾阴虚证(18.75%)占的比重较大。对比不同年龄段中医症型分布P<0.05,表示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型。

    2.3高血压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分析统计数据可知,在高血压水平分级为1级的患者中肝阳上亢证(8.75%)、痰湿中阻证(5%)的比例较高;2级中肝肾阴虚证(8.75%)、痰湿中阻证(11.25%)占有较大比重;3级中肝肾阴虚证(21.25%)、气血亏虚证(7.5%)、痰湿中阻证(6.25%)占的比重较大。卡方检验中医证型在不同高血压水平分布情况P<0.05,患者高血压水平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差异性显著。

    3 讨论

    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往往给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加强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中医证型特点的研究,对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80例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高血压水平为1级的患者的病程相对较短,年龄比较小,发病较为急促,病情多由气郁化火、肝失条达引起。同时,阳亢风动使患者表现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失眠多梦、头通、头晕等,因此,中医证型以肝阳上亢证为主[3]。本文中高血压水平为1级的患者中,肝阳上亢证患者7例(8.75%);相比而言,高血压水平为2级的患者具有较长的病程,且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可能出现轻微的脏腑功能减退症状,多因痰湿中阻引起。患者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有眩晕之感、头重昏蒙。因此,痰湿中阻占的比例较大,本文中给中医证型的患者9例,所占的比例为11.25%;高血压水平为3级的患者具有较大年纪,病程相对较长,且靶器官严重受损,具有较多并发症。患者因年老的原因,脏腑功能减退比较明显,结果因肝肾阴虚、肾阴不足等,出现肢体乏力、头痛、眩晕等症状,因此,中医证型中肝肾阴虚证占有较大比重,文中17例患者为肝肾阴虚证,占的比例为21.25%。另外,经χ2检验,中医证型在年龄、高血压水平方面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说明,中医证型分布受患者年龄、高血压水平的影响[4]。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患者具有较低的高血压水平且年龄相对较小,中医证型中痰湿中阻、肝阳上亢患者占有较大比重。治疗时应将涤痰化浊或平肝潜阳当做治疗的重点,并注重降火和祛邪。而年龄较大,血压水平较高的患者中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较为常见,治疗应注重阴阳调节、滋补肝肾等。

    参考文献:

    [1]高琳. 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及生活质量特点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

    [2]寇海林.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多因素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6.

    [3]陈兵,金银龙,顾珩,等.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时血压及其临床特点的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03:134-135.

    [4]Patricia J. Elmer, PhD; Eva Obarzanek, PhD; William M.Vollmer, PhD,et al.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Lifestyle Modification on Diet,Weight,Physical Fitness,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18 - Month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J].Ann Intern Med, 2006, 144: 485 - 495.

    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陈思慧)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