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24
编号:13676291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状态的初步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8日 祁涛 高立 钟守国 李倩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论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对手术的效果至关重要[2]。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患者对术后的视觉质量要求亦越来越高,部分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转变,散光是影响术后裸眼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角膜屈光度及最大屈光力经线度数的准确测量至关重要,对手术源性散光的研究及控制具有临床意义,对手术切口位置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和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中散光值≤0.99D占63.1%,≤1.49D占82.6%,≤2.0D占91.9%。Attebo等调查了3654例49~97岁的正常人群发现,眼散光值≥0.75 D占37%,≥15D13%。Ferrer-Blasco等采用自动角膜曲率验光仪对一组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曲率进行测量,发现角膜散光值>1.00 D的占34.8%,>1.5D的占22.2%[3]。比较眼散光患病率时,要注意角膜散光与晶状体散光的关系。还应考虑散光测量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及调查人群的年龄构成。本文发现0D-1.0D占63.1%,0D-1.49D占82.6%,≤2.0D占91.9%主要分布在0.5D-1.49D,此结果说明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存在角膜散光,但以轻度散光所占比例最大。

    在本文中可以发现,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顺规散光占32.6%,逆规散光占49.3%,斜轴散光占18.1%,以逆规散光为主,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顺规散光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由≤70岁的50%降低到≥70岁的34%,逆规散光所占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由≤70岁的28.1%到≥70岁的50%),与以往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即随着年龄的增长,逆规散光占主导地位,角膜散光的轴向不断变化,且逐渐由顺规变为逆规的现象相符合。导致这样的现象可能为以下生理性因素引起:眼内压对角膜弯曲度的影响、眼睑压迫因素、眼肌牵拉因素、眼睑松弛及晶状体发生散光变化等。不同个体晶状体与角膜的散光间有不同的调整模式,有补偿的形式,也有叠加的形式,即眼总合散光的组成既有角膜与晶状体互相抵消的部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