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31
编号:13667698
川崎病19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6日 张君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通过对川崎病与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特点的分析,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至今收治的典型川崎病例及不典型川崎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9例患儿年龄在2月~7岁,平均年龄2.4岁,入院后68.4%误诊为其他疾病。各种川崎病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发热95%、四肢改变95%、口及唇变化89.5%、眼睑结合膜充血68.4%、淋巴结肿大(包括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52.6%、多形皮疹42.1%。19例中合并有腹泻症状者3例,合并咳嗽、流涕、喷嚏等呼吸道症状者7例。异常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占89.5%、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占36.8%、血沉大于40mm/h占80%、血小板升高占68.4%、C反应蛋白大于30mg/L占81.3%、贫血发生率占47.4%,19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心肌酶谱升高;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心房增大及冠脉扩张等心脏病变发生率为46.2%;肺炎、支气管炎发生率为52.6%。结论 本研究中川崎病患儿发热、肢端及口唇改变及眼睑结合膜充血均较常见,但大部分患儿病初只有发热,其他表现并不典型,这给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但实验室检查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大于40mm/h、C反应蛋白大于30mg/L、贫血等常可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关键词:川崎病;不典型川崎病;分析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的川崎富首次报道。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冠状动脉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重者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川崎病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主要病因[1],在我国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该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本研究对我院2010至今收治的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该病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至今收治的典型川崎病例及不典型川崎病例临床资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