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36
编号:13662528
24例器官捐献亲属心理变化和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0日 《医学信息》 201436
     摘要:目的 讨论进行器官捐献者的亲属在捐献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不同时期亲属的心理变化特点的观察,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护理人员有效的沟通;对亲属不同时期心理变化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器官捐献者的亲属情绪稳定,正确面对逝者、家庭、社会。

    关键词:器官捐献;亲属;心理变化;护理干预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器官来源不足的情况,器官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瓶颈。原卫生部于2010年3月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我国19个省份陆续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截至今年8月,全国共实现1006例器官捐献,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占移植器官来源总量的比例,已由原来的几乎为零提高到目前的23%左右,中国器官移植向公益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我院于2010年9月~2013年8月成功完成24例无偿器官捐献工作,所有器官捐献亲属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针对亲属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使亲属情绪稳定,能积极面对逝者,家庭和社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2010年9月~2013年8月我院DC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共计24例,其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3例; 年龄6~62岁,平均年龄33岁,所有患者均由3名以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ICU科教授会诊,依据脑死亡判定标准[1]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2次脑电图检查间隔时间在12h以上检查提示:脑电波平直;拟诊脑死亡,12h再次会诊确认脑死亡。所有患者亲属均在我院DCD办公室、红十字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的主持下,实施无偿器官捐献知情同意程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论证符合供体器官捐献原则并同意捐献[2]。

    2 存在的心理变化问题

    2.1震惊、否认 患者突然出现意外亲属缺乏思想准备,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3岁,均属于青壮年,是家庭的生活重心或经济支柱,其家人就会特别难以接受事实,因此,大部分DCD器官捐献亲属在初期会出现面对患者的病情感到震惊、表现出易冲动、紧张、多疑,采否认现实的态度。
, 百拇医药
    2.2焦虑、悲伤 此时期由于患者的病情始终无法好转,面对自己的亲人坚持无希望,放弃治疗也无法勇敢的选择,亲属处于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时期,亲属逐渐出现焦虑、悲伤的情绪,焦虑情绪是DCD器官捐献亲属最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是一个不良的应激源.在不良应激源的作用下,患者家属会出现烦躁、睡眠差、疲惫、反应能力下降,易怒等不健康状态。

    2.3不解、犹豫 器官捐献是近年来为解决器官来源的科学决策,多数人对捐献的目的以及意义了解并不透彻,受到儒家思想文化教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传统观念的影响,亲属对捐献的态度常常的相互矛盾的,既希望看到生命得到延续同时对捐献者又具有强烈的负罪感,面对传统观念的束缚或是社会舆论的压力,因此多数亲属存在不愿意将事情扩大的心态。

    2.4理解、欣慰 由于自己亲人的捐献挽救了一些垂死的生命,多数亲属会十分关注器官走向的问题,甚至希望与受捐助者见面愿望,希望切实看到亲人生命的延续为此而感到欣慰。
, http://www.100md.com
    3 护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强护患沟通 整洁的医疗环境可以给亲属带来安全感,使亲属在患者接受救治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为亲属提供人文的关怀,让亲属感到温暖,减少家属的不安。

    有效的交流和娴熟的沟通技巧是心理健康护理的基础,恰当的语言是减缓亲属不良心理的重要保证[3]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亲属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亲属不同时期的需求,给予最大的帮助。

    3.2不同时期的心理干预

    3.2.1震惊、否认期 此期间的亲属由于无法接受现实,大部分人会存在有抵触情绪,易激惹、护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亲属的行为,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该表现出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冷静果断地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亲属的信任度,同时满足患者亲属对患者疾病的信息需求,及时告知亲属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如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所用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等,使亲属感到放心、安心能够逐步接受患者的病情。
, http://www.100md.com
    3.2.2焦虑、悲伤期 此期间护理人员应该理解尊重亲属心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供情感支持,如关注亲属身体情况;为亲属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机会,鼓励亲属宣泄内心的悲伤,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的态度和蔼,仪表要端庄,言语要亲切,给亲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对于缓和焦虑、悲伤情绪有巨大作用[3]。

    3.2.3不解、犹豫期 此期间对于亲属的引导应该是正性方向的,由于对器官捐献知识缺乏,DCD的协调员应该明确让亲属知道目前患者的情况,宣传器官捐献的目的意义,可以通过发放宣传画册、捐献的成功案例介绍等多种形式、让亲属清楚知道器官捐献意义之所在,鼓励亲属抛开世俗的偏见,传统观念的束缚。护理人员应该肯定亲属做出器官捐献的决定是爱的延续,是对生命的尊重,是让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的义举。

    3.2.4理解 欣慰期:捐献者完成捐献后,我们要充分尊重亲属的意愿,对捐献是保密或公开由亲属自行决定。同时对于捐献者身后事的处理要合理、人性化,如建立纪念卡、网络纪念碑等,已安抚失去亲人的悲伤,同时对于亲属关心的器官走向、捐献器官分配、与受捐者见面等的问题应该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亲属说明,让家属明确亲人的捐献过程是规范的、符合法律程序。
, 百拇医药
    4 总结

    器官移植的艰难历程中,成千上万的生命垂危者,因为陌生人的遗体器官捐赠,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有人把人体器官捐献称之为"生命的接力"即一个人的生命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延续,这是爱心与高尚情怀的"生命接力"[4],在这一过程中亲属的心理变化过程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关注患者亲属不同阶段的心理改变,正确对待其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的给予护理干预,利用心理护理方法加以疏导、宣泄,改善患者亲属的相关情绪,解除不必要的心理顾虑,使其配合捐献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下一个生命的延续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起草小组.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修订稿)[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4):220-224.

    [2]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第2版)[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1,32(12):756-758.

    [3]洪利.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52-353.

    [4]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学术部.器官移植供体短缺之解决途径:器官捐献[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53):10000-10001.编辑/哈涛, http://www.100md.com(范艳黔 李敏 徐溧婕 李惠芳 雷英 李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