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36
编号:13662584
浅谈冷链对保障血液有效安全的重要性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0日 《医学信息》 201436
     摘要:目的 探讨冷链保障对维护血液有效及安全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对血液从采集到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分析,结合血液本身的生理特点,论证冷链保障的各个因素。结果 冷链对血液安全有效的保障非常重要。结论 血站、各储血点及医疗机构应该积极行动,从人员及设备入手,切实保障血液的冷链。

    关键词:血液安全;冷链保障;质量管理

    冷链是血液从献血者血管到用血者血管过程的温度控制,是维持各类血液制剂功能稳定的唯一安全方法,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液成分储存及运输的系统。目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血液在临床救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血液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采供血工作的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社会对输血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这些对血站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血液质量密切相关的冷链保障显的尤为重要。

    1 各类血液制剂对温度的要求[1]
, http://www.100md.com
    1.1红细胞类血液制剂对储存温度的要求 全血、去白细胞全血、浓缩红细胞、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辐照全血或辐照悬浮红细胞其储存温度均为2℃~6℃;冰冻红细胞储存温度要求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120℃以下储存,含4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65℃以下储存。

    1.2各类血小板包括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去白细胞浓缩血小板、少血浆血小板、洗涤血小板、辐照血小板等的储存温度均为20℃~24℃,并持续轻缓摇荡。

    1.3粒细胞及辐照粒细胞储存温度为20℃~24℃。

    1.4血浆的储存温度 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及冷沉淀的储存温度低于-18℃。

    2 冷链对维护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2]

, http://www.100md.com     2.1降低血液储存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速度,提高红细胞的存活率,使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得到保障。目前最常用的抗凝剂为CPDA-1,它含有的枸橼酸盐能防止血液凝固,含有的葡萄糖和腺嘌呤能帮助红细胞在保存期内维持ATP 的含量。当血液保存在2℃~6℃环境中时,可降低葡萄糖的消耗速度,更好的维持红细胞的活性及携氧能力。

    2.2将血液中任何细菌的生长抑制到最小程度。血液在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由于疏忽而进入血液的细菌,若储存温度较高,会导致细菌繁殖到一定程度。

    2.3防止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溶血。红细胞对储存的温度要求较高,尤其对冰冻更为敏感,若储存温度过低或过高,则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从而造成溶血。

    2.4维护血浆及冷沉淀中的不稳定凝血因子(Ⅷ因子和Ⅴ因子)的活力。如果不是保存在-18℃或更低温度下,凝血Ⅷ因子和Ⅴ因子的活力会衰减导致数量大大减少,那么会导致患者输注以期望增加凝血因子就没有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5维护血小板活性尤为重要,持续水平摇荡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及异形血小板的产生。20℃~24℃保存的血小板输到体内后,其止血功能慢慢恢复,对预防出血尤为有效[3],水平摇动产生的异常血小板较少,血小板储存过程中,PO2下降,乳酸和PCO2水平升高,使pH下降,摇荡可减慢这一过程。

    3 影响冷链的主要环节

    3.1目前我国大多数血站的血液采集是在流动采血车和街头献血屋采集的,所采集的血液是放在采血点暂存冰箱中保存,但因采血过程中常开门放进37℃左右的血液,尤其是采血人数多的时候,冰箱温度会偏高,采血车常年颠簸,车载冰箱性能不稳定,温度很难精确控制。

    3.2血液从各采血点运输回血站及从血站运输到各储血点及医疗机构的运输工具很关键。目前各血站配置的运血箱参差不齐,在使用过程中配置冷源的数量也不规范,所采用的隔热设施也不一致,这些对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度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血液的质量。
, 百拇医药
    3.3血液运送回血站后,采血部门与待检库的交接,及交接后血液的制备时间及制备环境,以及制备后的血浆速冻的时间及温度,也是影响血液质量的关键冷链环节。

    3.4血液发往各医院后,各储血点及医院的储血冰箱温度控制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在配血及核对等过程中血液在室温放置的时间长短也对血液冷链有影响。

    4 血液冷链系统保障的关键因素

    4.1组织和管理血液储存及运输等的人员。人是保障血液冷链系统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工作离开了人都是空谈,人员的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

    4.2安全储存和运输血液的设备。

    5 保障血液冷链的措施

    5.1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定血液冷链保障的规章制度、程序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并对具体的操作有详细的说明。
, http://www.100md.com
    5.2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重点学习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保存及运输知识,使员工的冷链意识和责任心不断加强。

    5.3加强血液从采集入库到出库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冷链管理。

    5.3.1加强血液入库前的冷链管理。90%以上的血液是流动采血车和街头献血屋中采集的,因此加强血站采血车及献血屋中储血设备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临时储血冰箱开门频率大的特点建议采用功率大、制冷快的专用储血冰箱,同时在献血屋及采血车上配置空调,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定时观察储血冰箱的温度,并做好记录。若在街头献血屋采集血小板,应该配置血小板专用的振荡箱及运输箱。若采血量较大,应分批次将采集的血液运输回血站进行成分制备。

    5.3.2加强血液接收及成分制备过程的冷链管理。血液运输回站后,血液接收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交接并及时将血液发往成分制备,减少血液在室温的暴露时间。血液在制备过程中,滤除白细胞应在专用的滤白柜中进行,成分分离应在低温操作台中进行,同时应定期监控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的温度,从而确保整个成分制备过程的冷链。血液成分制备完成后,红细胞类血液制剂应及时放入2℃~6℃专用储血冰箱,血浆应立即速冻,血小板类产品应放入专用的振荡箱。
, http://www.100md.com
    5.3.3加强储血设备及运血设备的冷链管理。 ①血站血库、各储血点及医疗机构都应采用能声光报警的专用储血冰箱储存血液,最好安装24h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若采取人工监控温度时,应至少每4h监测记录温度1次;②血站运输血液或医疗机构运输血液应使用专用的血液运输箱。《血液运输要求 WS/T 400-2012》规定,血液的运输设备包括冷藏运输车及血液运输箱。目前大多数血站及医疗机构在血液运输过程中,均使用血液运输箱。对于新购进的血液运输箱,应由相关部门确认合格后投入使用,并在每月对其温度及生物学进行监测,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5.3.4加强医疗机构血液运输及储存的管理。血液从血站的血库发出以后,医疗机构作为血液有效安全储存及使用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应定期对用血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及各储血点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强调冷链对血液安全有效的重要性,增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冷链意识。

    6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血液的冷链过程对于维护血液质量,保障血液有效输注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国标及规范,血站、各储血点及医疗机构用血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地方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管,只有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实现血液从献血者血管到用血者血管的冷链保障,才能使血液这一宝贵的资源充分有效利用,发挥其治病救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S].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

    [2]安万新,于卫建.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J].输血技术学,2010:159-175.

    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南丽霞 邹红梅 羊林 胥莉 汪青山 张鸿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