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31
编号:13636056
老年心理健康促进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6日 《医学信息》 201531
     人到老年时,随着机体的衰老,各功能的退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很容易将一个原本心理健康的老人折磨到心理出现问题。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让老年人自身多加关注,家属及时疏导,避免心理问题逐渐堆积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身心严重受损,给老年人自己和家庭带来困扰。

    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1健康 随着机体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会增多,使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疾病的长期折磨会使老年人产生消极情绪,这些负面的情绪又会导致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抑郁等,严重者甚至引起精神症状。

    1.2退休 离退休对于事业心强、社会地位高的人来说,是一大生活危机,很多老人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障碍。离、退休意味着从长期紧张且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懈怠而无规律的离退休生活,人际关系会变化,社交范围当然也会相应缩小,这段时期极易使老年人产生无价值感、被抛弃感以及孤独感。

    1.3经济 随着离退休后的收入减少,会使很多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较以前下降。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多数老人没有固定的退休金,他们大多要靠子女来赡养。并且很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需常年看病服药,因此对于经济条件不宽裕的老人来说,这些费用会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从而使一部分老人出现抑郁情绪。

    1.4家庭 家庭是老人避风的港湾,空巢和独居也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以往我国的家庭模式是几代同堂,而现如今,许多城市及农村的空巢老人家庭却在大幅度上升,有的甚至高达70%~80%,乃至90%。住房倒是宽敞了,但老人的孤独感却更常见了,许多老人会因此而空虚、伤感、精神萎靡、孤影自怜,尤其身体疾病导致行动不便时,消极感会更加严重,长此以往又会产生抑郁,使自身免疫功能降低,为疾病入侵敞开大门。

    1.5高楼综合征 由于长期居住在城市的高层闭合式住宅里,会感觉外出不方便而减少与外界接触,也很少参与户外活动,这样也会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异常反应。这些异常反应多发生在离退休后久住高楼而深居简出的老年人,主要表现:性格孤僻、急躁、话语少,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与人相处等。高楼综合征还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的常见原因。

    2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1

    2.1指导老人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况 指导老人实事求是评价自身健康状况,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生与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于有疑病症者,要向他们耐心解释,或做必要的体检,以消除疑病心理。对于因患病而行动不便者,家属应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起居,做好和他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帮助他们到户外活动。这些都可以帮助老人消除郁闷情绪,使老人进入身体、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中去。

    2.2做好老年保健护理 为了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就必须对老年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如指导每天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告知戒烟、戒酒是保护脑神经、长寿、益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定期为老年人体检,鼓励老人参加社区健康普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家属更要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以消除孤独、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自身抗病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2.3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要使老年人认识到老有所学的必要性,学习不仅是精神需要,更能增长知识,使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并且不会落后于社会,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平时可指导老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情况适当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音乐、舞蹈、书法、园艺、棋类等,既丰富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人称“文化保健”。总之,合理用脑不仅促进大脑健康,更能丰富精神生活,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方法。

    2.4指导老人正确面对离退休 对于接近离退休年龄的老人,要让他们认识到离退休是一个正常的且不可避免的过程,使他们充分理解新老交替的规律,给予其足够的思想准备来适应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才能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动泰然处之。另外,教会其寻找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看书、读报、练拳、舞剑、养花、钓鱼或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们尽早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鼓励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排遣内心的消极情绪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2.5指导老人安排好家庭生活 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的和睦与温馨、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可以使他们更加感觉安全幸福。据研究,在不幸福老人中独居的情况较为突出,占31.78% ,这一比例是具有幸福感老人的3.5倍,我国目前乃至将来家庭养老仍是占比高的模式,晚辈也有尊老、养老的公德与义务,所以应尽量使老人在家庭的关照下享受天伦之乐。作为子女在赡养老人时,关注老年父母吃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食粮,平时抽空常回家看看,与他们多交流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注意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让他们生活在温馨的环境中,对老人身心健康的增进具有特殊的意义。

    2.6培养老人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如起居、饮食等对老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平时也要鼓励其适当修饰外貌,改善自身形象,并且鼓励外出郊游、交友,扩大社会活动圈;协助搞好居室卫生,给予居室适当装饰和布置;经常陪伴老人赏玩一些花、草、工艺品或字画等,使生活环境幽雅宁静,心情舒畅,有助于克服消极心理,振奋精神。

    3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2

    3.1“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生物学家的研究也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 。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2.“仁” 就是待人宽厚、心地善良 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证明“仁者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眉善目。有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有利于心理健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3.3.“智” 就是要善于学习,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 离退休生活可是老年人第二次人生的开始,想要延缓大脑衰老就要重新学习新知识、丰富精神生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也需要学习,比如老年社会学、心理学、家政学、自我保健等,同时还要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更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可以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电脑上网、智能手机使用等,学习会让老人时时感到惊喜并使思维活跃。

    3.4.“乐” 就是要时刻保持开心快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如果能有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将会更高。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所以,快乐与豁达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4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指导

    我们单位的性质是疗养院,来院疗养的人员主要以离退休的干部居多,所以给他们做心理辅导对于我们护士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老干部阅人无数,有的身经百战,许多人也是抱着聊天的期望和护理人员交流。如何在看似平常聊天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帮助老年人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4.1首先,倾听比提建议有用 对于老年人,一定要善于利用老年人自己的心理特点,尊重,热情,耐心细致的去了解,老年人在话语中隐藏的东西,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4.2其次,鼓励比什么技术都重要 第一,是鼓励。第二,是鼓励。第三,还是鼓励。老年人的人生智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老年人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经历过那么多的人和事,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阅历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智慧。我们平时所要做的就是,帮助老年人开发自己的资源,利用自己的资源,在好的行为,好的情绪管理上去积极放大,对那些负面的行为和情绪顺其自然就够了。

    4.3另外,我们在工作之余要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做好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增加休养员对护士的信任感。

    “关爱老年人就是关爱将来的自己”,让我们共同努力,关爱老年人,发挥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编辑/冯焱, http://www.100md.com(俞晓萍 费秀霞 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