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31
编号:13636084
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6日 《医学信息》 201531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的控制方法及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并采集两组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在对实验组患者的痰液进行微生物检验前,严格控制并检查培养基的质量;对照组患者痰液在培养基灭菌操作结束后直接进行微生物检验。结果 实验组中,有31例患者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呈阳性,与确诊结果相比正确率为86.11%(31/36);而对照组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正确率为48.65%(18/37),实验组的检测正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从培养基的pH值、培养设备及工作人员等方面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可促进疾病临床检出率的提高,在提升病情确诊率的基础上,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进而充分确保其生命安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临床诊治;培养基治疗控制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与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在临床疾病确诊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微生物检验中的培养基质量为检验结果的可靠、有效提供充分保障。当前,对于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及方法,因而使得各大医院的微生物检验结果缺乏足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进而导致漏诊及误诊等现象的发生,不但会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的现象[1]。因此,对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展开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的控制方法及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展开探讨,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3.8±4.6)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1±0.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首先采集所有患者的痰液标本,如果患者无法主动咳出痰液,则采取吸痰等相应的辅助方法。随后采用罗氏培养法对所有痰液标准展开微生物检验。在对实验组患者的痰液进行微生物检验前,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控制与检查,包括在培养基灭菌前及灭菌后测定其pH值及凝胶强度等方法;对照组患者痰液在培养基灭菌操作结束后不接受培养基质量检查,直接进行微生物检验。选派同一名专业的检测人员对所有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并于采集样品两小时后进行微生物检测。将两组患者的微生物检验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并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验组中,有31例患者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呈阳性,与确诊结果相比正确率为86.11%(31/36);而对照组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正确率为48.65%(18/37),实验组的检测正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目前,微生物检验已成为临床一项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在对人体痰液及尿液等进行检验的过程中,由于此类样本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因此为确保检验的正确率,就需将无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去除,将对病情诊断有帮助的微生物保留下来;同时,在检验过程中,对外来微生物的入侵进行严格控制。其中,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即为影响以上结果的关键所在[2]。

    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对培养基的pH值提出了一定要求,本研究在培养肺结核疾病的微生物时,应选用pH值在6.8~7.2的培养基,此时的酸碱环境适于结核杆菌的生长与繁殖。而如果使用的培养基pH值未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就可能培养不出结核杆菌,进而难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准确检测,从而延误治疗。在测定培养基的pH值时,如果pH值偏小,可使用40 g/L的氢氧化钠调节;如pH值偏大,则可使用36.5 g/L的盐酸调节。凝胶强度同样为微生物培养基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培养基的pH值、灭菌程度等均会影响到培养基的凝胶强度。

    此外,培养设备、培养基的制备人员素质及其规范化操作等均会对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为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应做好以下工作:医院组织检验人员定期进行学习与进修,提高其专业素质;将微生物实验室中的检测仪器尽量配备齐全;督促检验人员根据标准规程进行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制备操作。只有各个方面做好协调配合,才能对微生物培养基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进而获得准确、可靠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在本研究中,接受培养基质量控制操作的实验组的微生物检验准确率为86.11%,显著高于不接受培养基质量检查,直接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对照组(48.6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吻合[3]。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从培养基的pH值、培养设备、工作人员素质及其规范化操作等方面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可促进疾病临床检出率的提高,在提升病情确诊率的基础上,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进而充分确保其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新秀.浅谈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法[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6(02):225-226.

    [2]罗顺仙.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探讨[J].中外医疗,2011,8(35):69-70.

    [3]姜海燕.浅谈微生物检测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0(01):102.

    编辑/肖慧, http://www.100md.com(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