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31
编号:13636224
晚期妊娠62例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6日 《医学信息》 201531
     摘要:目的 通过对晚期妊娠妇女常规体检心电图出现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分析其出现的机制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77例(观察组)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晚期妊娠妇女及同年龄段的健康非妊娠期妇女30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 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62例(16.4% 62/377),健康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8例(2.7% 8/3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妊娠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较健康非妊娠女性明显增高。

    关键词:妊娠;心电图;短PR间期

    妊娠晚期女性常规心电图体检中发现,不伴有临床症状的短PR间期缩短增加,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心电现象与妊娠相关性,并讨论其产生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我们选取了677例晚期妊娠和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对照观察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行产前常规检查和在产科住院的待产妇女377例,年龄在18~37岁,平均年龄在28岁,孕周32~40w,既往健康,并经妊娠早期体检排除心脏等器质性疾病,作为观察组。选择在我院同期体检的18~37岁的非妊娠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既往病史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全部受检者均取仰卧位,平静呼吸 ,安静状态,采用北京麦迪克斯心电工作站12导同步描记心电图,纸速25mm/s,增益10mm/mV,要求选择的图像清晰,各导联基线平稳,采取仪器自动分析与人工测量分析结合选择P波明显的导联判定结果。对检出有短PR间期者于分娩后4个月复查一次心电图。

    1.3判定标准 短PR间期判定标准为: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min,PR间期<120ms,QRS时间正常,起始部无预激波,排除窦性心动过速、交接区心律、游走性心律、预激综合症等引起的PR间期缩短。

    1.4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短PR间期发生率:观察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62例(16.4% 62/377),对照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8例(2.7% 8/300)2=34.21,P<0.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窦性心律时PR间期缩短,QRS正常。传统观点认为短PR间期是一种变异型预激综合征即L-G-L综合征,是激动绕过房室结直接经旁路纤维James束,使心室提前除极。因提前激动通常经希氏束下传心室,故此QRS波形态正常,无预激波[1]。随着心内电生理技术开展与深入,目前认为PR间期缩短是房室结内有传导速度快的旁道,交感神经张力高使房室传导时间缩短、不应期缩短,窦性激动通过房室结的时间缩短,房室结的解剖结构短小,传导所需时间短:先天性小房室结等有关[2]。

    本组研究检出的62例短PR间期者,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率(16.4%)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2.7%)。其可能原因:妊娠女性随着孕龄的不断增加,循环血容量自孕6~8w开始增加,孕32~34w达高峰,约增加40%~45%,平均约增加1450ml,维持此水平至分娩[3]。妊娠晚期循环血容量的增加,使心肌负荷增大,出现代偿性心率增快,PR间期相应地略为缩短。非妊娠健康女性的自主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处于一种协调的动态平衡过程中,而对于部分晚期妊娠女性,这种平衡过程被破坏,使房室时间缩短,导致PR间期缩短。妊娠晚期孕妇机体耗氧量相对增加,造成组织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加速了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同时使心肌代谢能量障碍,高能磷酸键(ATP)产生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引起心电生理不稳定,导致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一过性改变,从而出现PR间期缩短[2]。晚期妊娠者,基础代谢率增加,静息时的所需耗氧量随着妊娠的进展而逐渐增加,足月时可达最高峰,较非孕期高20%[4] 。心肌缺血缺氧时常出现的这种短暂不稳定的房室结功能性改变,导致的传导速度加快,易发生短PR间期现象[5]。

    部分妊娠晚期女性心电图上仅表现为短PR间期,但QRS波群时限和形态正常,多属良性电生理改变,无病理意义[6],因而不能诊断为James型预激综合征。

    分娩后4个月复查心电图,仅有一例心电图为短PR间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于观察组于分娩4个月恢复正常者,考虑与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增强有关,引起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一过性改变所致。对于妊娠晚期女性出现短PR间期者可随访心电图,结合临床资料、心率等与短PR间期综合征作出鉴别,而无需特殊处理,给予孕妇合理科学的解释,减少孕妇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19

    [2] 许原,李庆林,郭继鸿.心电图短P-R综合征认识的变迁[ J ],心电学杂志,2002,21(2):115-118

    [3] 乐杰.妇产学科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

    [4] 苏应宽,徐增祥,江森,实用产科学2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73

    [5] Naber CK, Baumgart D, Heusch G, et al. Role of theeNOS Glu 298Asp variant on the GNB3825T allele de?pengent determination of alpha-adrenergic coronary constriction[J]. Pharm acogenetics, 2003, 1(5):279-284.

    [6] 郭继鸿,许原. 新概念心电图图解[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331.

    编辑/冯焱, http://www.100md.com(白黎 王华 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