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年第49期
编号:12778752
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0日 医学信息 2015年第49期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02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采用脑活素输注、针灸、水疗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对比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儿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儿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1.1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运动功能训练;脑瘫;语言功能;运动功能

    脑瘫是指在出生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脑损伤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并且会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是致儿童运动性伤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从神经发育的特点上分析,由于婴幼儿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脑机能的代谢性较强,其可塑性较大,所以在这个时期外界给予功能训练和刺激,可以正确的引导损伤的脑组织不断在发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运动机能的恢复。本文作者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02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02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患儿。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0d~6个月,平均年龄(3.87±0.91)个月;痉挛型20例,手足徐动型18例,迟缓性9例,混合型5例。研究组5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5d~6个月,平均年龄(3.05±0.91)个月;痉挛型19例,手足徐动型20例,迟缓性10例,混合型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两组患儿均经过神经发育评价和姿势反射检查法予以确诊,年龄均小于6个月。排除先天性发育畸形,无脑儿以及家属不愿意配合的患儿[2]。

    1.3方法
, 百拇医药
    1.3.1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脑活素输注、针灸、水疗等综合治疗,1次/d,连续治疗3个月。高压氧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d,间歇20d后再继续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

    1.3.2康复训练

    1.3.2.1正确评估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 由专业的康复训练师正确的评估患儿的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具体情况,并且将患儿的基本情况,例如年龄、病情等综合评估结果正确的反应给予家长。

    1.3.2.2制定训练方案 通过对脑瘫患儿的综合评估之后,依据综合评估结果,治疗师和患儿或者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方案。尤其是体现针对患儿的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措施,进一步促进患儿运动和语言功能的恢复。

    1.3.2.3运动功能训练 首先应该依据患儿的神经发育学顺序和规律,对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胎头、翻身、爬行、坐、站立等。在抬头训练中家长取仰卧位,将患儿面对面的抱于胸前,配合语言、玩具等诱导患儿活动[3]。列入可以使用色彩鲜明或者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从而使其胎头张望。运动功能训练要与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紧密相连,对生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加以利用,从而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难度。其次是对患儿关键点的刺激,进一步诱发反射性俯爬或翻身运动,进一步激活患儿正常的协调运动行为。然后重视对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脑瘫患儿通常都会有肌张力异常,影响关节正常活动。由此在功能训练过程中,要被动的使患儿四肢进行屈伸、内收、外展运动,以此提高患儿肌张力,促进其关节正常的活动。另外通过正确的卧姿、抱姿、坐姿训练脑瘫患儿正确的姿势体体位。由于大部分脑瘫患儿头颈部不能自己控制,身体虚弱无力,抱起时应该帮助患儿双腿蜷起头部稍向前胸靠拢。
, http://www.100md.com
    1.3.2.4语言功能训练 对患儿语言功能的训练,可以采用玩具或者父母的轻声呼唤以及语言情感交流等刺激患儿声音认知功能,也可以通过抓、抱、握、拍等玩具刺激患儿的触觉认知功能。总之通过一切人和物,进行模拟发声、语言交流训练,最大化的训练患儿的语言功能。

    1.4疗效评定[4] 显效:患儿语言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均明显得到提高,并且提高1个月龄。。有效:患儿语言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达到正常月龄。无效:治疗前后患儿语言和运动功能无变化。

    1.5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全部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儿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儿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1.1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协调障碍,由于新生儿已经具备姿势反应性,所以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等感觉运动系统和中枢整合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新生儿协调、正常的运动。由此,新生儿中枢相协调作用出现障碍,不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正常应答反应,就会导致姿势反应性的异常,进一步引起姿势和运动异常。

    婴幼儿使其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比较迅速,大脑也同样处于高速生长发育阶段。在出生6个月后脑瘫患儿的内脑损伤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异常运动都为发生固定,所以此时的干预治疗是最佳的时机[5]。

    本文结合临床资料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早期给予运动功能训练,可以使脑瘫患儿的语言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效果。由此,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并且早期运动功能训练是当前有效敢删脑瘫患儿预后的首选康复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马若飞,齐有为.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探讨[J].现代康复,2013,3(2):176.

    [2]赵聪敏.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康复[J].中国康复与理论实践,2013:(2):192.

    [3]华丽,叶天慧.对脑瘫患儿实施社区引导式康复训练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3,17(9):71-72.

    [4]张秋红,郑一波.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教育,2011,9(04)25-26.

    [5]朱建国等.早期实施综台促通技术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院杂志,2012.11(6):263.

    编辑/叶致远, 百拇医药(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