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年第49期
编号:1277892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诊断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0日 医学信息 2015年第49期
     摘要:目的 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特征,探讨CT及MRI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SPTP的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9例接受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8例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8例肿瘤位于胰腺颈部,4例位于胰腺头部,3例位于胰腺体部,2例位于胰腺尾部。肿瘤直径1~9cm,平均直径5.3cm。形态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7例中13例为女性。10例为囊实性成分比例相仿,6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以囊性成分为主,边缘伴少量实性成分。3例有钙化,12例外生性生长,15例包膜完整、均匀,2例包膜局部模糊、粘连。3例体尾部胰管轻度扩张。1例肝内胆管及胰管扩张。CT增强实性成分及包膜均呈延迟强化方式,实性成分强化程度均低于胰腺实质,1例包膜强化程度在门静脉期、延迟期高于胰腺实质。肿瘤的增强有从外周逐渐向中心充填的趋势。MRI5例在T1WI、T2WI信号混杂,其中4例较大肿瘤,在T1WI上斑片、片状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提示肿瘤内出血。3例边界清晰,结节样,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成份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始终无强化,延迟期囊实性部分分界更清晰。结论 SPT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CT、MRI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百拇医药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具有潜在恶性的交界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在进一步研究中,可能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有关[1],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检偶然发现,少数因腹胀、腹痛发现。笔者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与病理表现相比较,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为女性,4例为男性,年龄17~52岁,平均31.5岁, 5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无诱因下腹痛伴腹胀或腹疼伴恶心或腹痛伴腰酸或乏力纳差伴恶心呕吐,另12例均为无任何临床症状,为体检偶然发现胰腺占位或腹膜后占位就诊。9例病例接受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检查,8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17例肿瘤标记物(CEA、CA19-9、AFP、CA125)均在正常范围。
, 百拇医药
    1.2方法

    1.2.1 CT检查 使用GE64排螺旋CT机,先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层厚5mm,球管的管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150~400mA,转速0.6~0.7s/r,探测器准直40mm×0.625mm,螺距0.984。对比剂(碘佛醇350mgI/ml)总量60~80ml,流率3.0~4.5ml/s,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方法,球管自动开始曝光。扫描后将原始数据按照层厚及层间距0.625mm重建。后处理技术:以轴位和多平面重建( MPR) 图像为主来做诊断。

    1.2.2 MRI检查 使用GE 1.5T超导型核磁共振,应用腹部包绕线圈,矩阵160×256,平扫T1WI(SE序列):TR 250~450ms,TE 10~15ms;梯度回波序列(FFE或TFE):TR 15ms,TE6.9ms。T2WI(TSE序列):TR 1800~2500ms,TE 120~140ms,层厚8mm,间隔2mm,T2WI加脂肪抑制(SPIR):TR 1800~2500ms,TE 80~100ms,平均次数4~6次。增强扫描采用15ml装磁显葡胺造影剂,按0.5ml/kg,5~10s内快速静脉推注, 其序列为T1-TFE,TR 25~35ms,TE6.9s。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形态特征 8例肿瘤位于胰腺颈部,4例位于胰腺头部,3例位于胰腺体部,2例位于胰腺尾部。肿瘤直径1~9cm。平均直径约5.3cm。形态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

    2.2 CT表现 平扫肿瘤呈等低或混杂密度;2例斑点钙化,1例散在斑点钙化,9 例肿块CT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包膜均呈延迟强化方式,实性成分强化程度均低于胰腺实质,1例包膜强化程度在门静脉期、延迟期高于胰腺实质。肿瘤的增强有从外周逐渐向中心充填的趋势。8例包膜完整、均匀,1例包膜局部模糊、粘连。5例为囊实性结构,实性部分呈片状与囊性成分相间分布,3例以实性结构为主,1例以囊性结构为主,边缘伴少量实性成分。7例外生性生长, 1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肝内胆管及胰管扩张。

    2.3 MRI表现 平扫5例为信号混杂的肿瘤,囊性成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4例较大肿瘤,在T1WI上斑片、片状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提示肿瘤内出血。实性成份T1WI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像与T2WI表现相同;囊实性部分分界更清晰。3例边界清晰,结节样,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也可见从外围向中心充填的趋势,实性成份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始终无强化。2例体尾部胰管轻度扩张。
, 百拇医药
    2.4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免疫组织化学 本组17例患者,Vimentin(10例阳性),CD10(7例阳性)提示腺泡细胞来源,SYN(11例阳性,2例阴性,1例阴阳),CD56(14例阳性)提示神经内分泌来源,β-catenin(核+)15例。PR(7例阳性)提示生殖细胞来源,支持肿瘤来源于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内外分泌功能。一些学者认为女性雌激素可能与肿瘤生长有关,而与形成无关[2]。而本组17例中7例PR阳性,也支持这一说法。

    3 讨论

    SPTP是一种少见、独特的胰腺肿瘤,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首先由Frantz于1959年报道[3]1996年WHO正式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定义为由形态较一致细胞构成的实性巢状和乳头状结构组成的上皮肿瘤。研究表明SPTP免疫组化类型与卵巢表面细胞存在较高的相关性[4],而在胚胎发育早期。胰腺原基连于生殖脊或卵巢原基,从而学者推测[5]SPTP并非来源于胰腺组织,而有可能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殖脊-卵巢原基的相关细胞。本组免疫组化部分数据也支持上述说法。, 百拇医药(李志平 张梅花 张雪燕 赵永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