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年第53期
编号:12800872
骨盆骨折临床治疗研究与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7日 医学信息 2015年第53期
     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对21例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期处理后进行观察和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术后19例平均随访12个月,2例随访6个月,出现盆部并发症1例。结论 稳定骨盆前环与后环,能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减少病残率。把握时机积极手术治疗,这样有助于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骨盆骨折;临床治疗;研究

    骨盆骨折是高能损伤所致复杂而严重的不稳定骨折,特别是C型骨盆骨折多伴有别的脏器损伤,既往常侧重于生命的抢救,对骨折本身常采用保守治疗,致残率高[1]。随着新的内固定材料开发及手术技术的改进,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30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例,坠落伤3例,重物压砸伤4例,挤压伤3例,其他伤1例。其中合并尿道损伤3例,膀胱损伤2例,直肠损伤1例,骶神经损伤4例,颅脑外伤3例,胸部损伤3例,腹腔脏器损伤4例,脊柱损伤2例,四肢骨折6例。手术时间:受伤后4d~22d,平均8d。全部病例经骨盆前后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摄片及CT扫描。按Tile分类,C1型12例,C2型6例,C3型3例。合并髋臼骨折的病例不包括在内。

    1.2方法

    1.2.1优先处理外科合并伤 术前9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行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15例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所有病例在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手术禁忌证情况下行手术[2]。C型骨盆损伤前环损伤采用Pfannesteil切口或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18例,空心钉3例。骨盆后环结构损伤采用TSRH21例。

    1.2.2骨盆前环骨折的手术治疗 前环耻骨上下支骨折和/或耻骨联合分离的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固定18例。对于骨盆骨折伴有尿道损伤的患者采用耻骨上支空心钉固定3例,手术在C臂机的引导下,经皮将空心钉固定于耻骨上支内。

    1.2.3骨盆后环的固定 骨盆后环的固定采用TSRH进行骶髂关节或骶骨骨折的固定。分别在双侧的骶髂关节处行纵形切口,显露骶骨的后部及骶髂关节,将髂后上棘处的髂骨凿成方型的槽,长约3~4cm,深度为2~3cm,用于容纳TSRH的钉尾,槽的长度应足够,以能容纳2枚TSRH钉尾为宜,深度以TSRH的钉尾不高于槽的顶部为宜,后期4例行环锯钻孔开槽的方法,安置TSRH钉。TSRH钉向外向下固定于髂骨后方的骨质内,方向可通过术前的X线及CT片来测量,固定于髂骨后侧的内外板之间,向外的角度通常为40°~45°左右,向下的角度40°~60°左右,一侧固定2枚TSRH螺钉,以增加稳定性,过长有可能损伤前方的臀上神经或臀上动静脉[3]。长度可通过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通常为4~5cm,术中可用探针进行触探,钻孔的四壁均为骨质后,将TSRH螺钉拧入髂骨内,用改锥从两切口之间穿一皮下隧道将两切口于皮下连接起来,将TSRH的连接棒折弯,以适应骶骨向后的突起,纠正骨盆的垂直移位及旋转移位,纠正移位可用TSRH螺钉来进行,后将TSRH连接棒经骶骨后的皮下隧道固定于TSRH螺钉上,锁紧固定装置,后将先前取下的骨质植于骶髂关节的后部进行融合[4]。

    2结果

    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治愈。尿道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L 5神经根损伤1例,3个月后功能基本恢复。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2个月,2例随访5个月。复查骨盆前后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摄片,骨折全部愈合。复位按Matta标准,测量术后X线上骨折移位的最大距离,优:<4mm,良:4~10mm,可:10~20mm,差:>20mm。本组优10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6%。

    3讨论

    3.1术前准备及手术时机 骨盆骨折往往有复合伤存在,早期对复合伤应加以及时正确处理。对骨盆的稳定性、骨盆周围的损伤、神经系统症状要加以认真分析。骨盆前后位、出口位、入口位X线摄片及CT扫描资料,能明确骨盆损伤的类型。手术时机取决于患者的一般情况[5]。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在伤后14d内,最好是7d内进行手术。14d以后手术复位的难度明显加大,导致相当一部分病例复位不足,产生畸形愈合。

    3.2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骨盆内固定是最稳定的固定方式。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目标为:a)恢复其结构完整性和对应关系;b)解除神经压迫;c)有效稳定骨折。C型骨盆损伤无任何韧带支持,应予解剖复位固定,骨盆的前后环均遭到破坏,后骨盆承载着骨盆负荷70%的压应力,前骨盆则负担着30%的张应力,有学者认为,后骨盆有坚强的内固定,前骨盆则不用固定。但临床实践表明,前骨盆的固定也十分重要[6]。

    3.3手术并发症 骨盆内固定的风险包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伤口并发症、骨不连、畸形愈合或再移位。术中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为:a)髂腹股沟入路整复固定骶髂关节时,误伤L5神经根;b)术中置入骶髂螺钉定位失误;c)用骶骨棒固定累及骶孔的骨折时,加压过度;d)术中操作粗暴,直接损伤神经。Reilly在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病例中有21%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其中37%为感觉障碍,而63%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在2年内,至少有1级肌力恢复且有53%的患者完全康复。L5神经根最难完全恢复。减少神经损伤发生的措施包括:a)注意微创操作,必要时显露术野神经;b)术中使用特制的神经拉钩或牵开器;c)前路手术时,骶骨一侧的显露范围宜局限在距骶髂关节1.5cm以内。我们采用TSRH对骨盆后环固定,其并发症较骶骨棒和骶髂螺钉固定,固定牢固,复位好,康复快。

    参考文献:

    [1]叶振涛.80例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687.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0.

    [3]刘利民,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技术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10~13.

    [4]臧明,王劲,卢国斌,等.3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06.5.

    [5]王亮,李付彬,甄相周,等.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策略[J].山东医药,2008.6.

    [6]张志强,龙啸宇,王衡,等.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的治疗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3.

    编辑/王海静, 百拇医药(魏宪会 于立志 张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