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13期
编号:12849188
消渴从湿论治浅议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3期
     消渴一证,临床颇为多见。其病机主要在于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主要涉及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此前人多所论述。然笔者临症,见治消渴颇多。今就临床所见,略陈一得。

    1 辨病因,重当责湿

    叶天士云:“湿邪害人最广”。湿性重浊、粘滞。湿邪致病,在消渴中并不少见,《灵枢·五变》云:“百病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为消瘅。”明确指出消渴与外感湿邪有关。然消渴之湿,重当责之于内湿。《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脉证并治第十三》曰:“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此谓水液不化,津不上承而口舌干燥。“湿家,其人当头汗出……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夫水患者,目下有卧蚕……其人消渴。”《伤寒论》72条云:“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73条:“……消渴者,五苓散主之”。236条:“若脉浮,……渴欲饮水,……猪苓汤主之”。《丹溪心法·水肿》有:“若遍身肿,烦渴……此属阳水”。均谓水湿之邪在消渴致病中的重要作用。另《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脉证并治第十三》有“水在脾,少气身重”。张景岳《张氏医通·杂门·身重》云“身重多属于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