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15期
编号:12848752
品管圈活动提高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的效果探索构建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6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5期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的效果探索构建。方法 针对我科从2015年4月~2015年9月肾内科病区住院患者137例留取尿培养标本作为分析资料。其中选择77例样本作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另外60例样本作为品管圈管理后组。对两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并对当前尿液标本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导致肾内科病区尿培养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比较采取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样本准确掌握率和培养标本不合格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取了品管圈活动之后,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的准确留取率由78%提高到了96.67%,标本不合格率由之前的22%下降到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肾内科病区的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采取了品管圈活动后,能够有效提高正确留取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肾内科;尿培养;正确留取合格率

    品管圈(QCC)是指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以形成品管圈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分工解决,通过采取活动圈内员工分工合作,并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和分解,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从而达到改善原有问题的外部条件,实现问题的改善[1]。而对于肾内科而言,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的筛查中,尿培养是最为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方法,其中培养标本中有无细菌生长是判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标本不能及时留取、护士宣教不到位,都是造成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这不仅耽误了患者病情的诊断,又延长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2]。因此在肾内科针对患者的尿培养标本合格率采取品管圈活动给予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科从2015年4月~9月肾内科病区住院患者137例留取尿液标本作为分析资料,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的效果探索构建,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针对我院从2015年4月~9月肾内科病区住院患者137例留取尿培养标本作为分析资料,其中男性有52例,女性85例,患者年龄为20~83岁,平均年龄为(58±11.2)岁,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有108例,其余为其它疾病尿路感染,选择77例样本作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另外60例样本作为品管圈管理后组。两组标本在患者性别、年龄、采样量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品管圈活动

    1.2.1成立小组 组织肾内科病区的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具体的学习内容包括有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原则和活动的特点,并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品管圈小组,设定为8人。通过组建组织架构来让护理人员加深对品管圈活动的深刻理解。

    1.2.2选定主题 对肾内科病区中的每个项目的上级政策、迫切性和重要性展开分析和评分,并将提高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作为选定的主题,并对此制定了活动的具体计划和内容。
, 百拇医药
    1.2.3原因分析 对2015年4月~9月肾内科病区住院患者137例留取尿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采取分析如下:①患者未及时留取标本;②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③患者留取标本量过少;④个别女性患者处于月经期;⑤患者留取标本时消毒不严格。

    1.2.4制定措施和实施 在品管圈内集中人员进行集体讨论,需找问题的原因和细节。提出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改进流程。对于肾内科病区需要对其尿进行检测的患者,通过留取标本宣教示范和教育,减少了不规范操作,对于自身无法标本留取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协助留取。

    1.2.5检查监控和质量规范 建立起监控指标,设计质量检查表格,并对改进的效果进行确认。并对肾内科病区患者准确留取尿培养标本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及对尿培养标本合格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取SPSS21.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采取(x±s)的方式来表示计量性资料,组与组之间的比较采取t检验,采取?字2的方式来检测计数性资料。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品管圈活动实施之前77例患者的尿培养标本中合格有60例,不合格有17例,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为22%;而采取了品管圈活动之后,60例患者的尿培养标本中合格有58例,不合格有2例,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为3.33%,两组在不合格率上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施行了品管圈活动之后,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的合格率由原来的优秀34例、合格26例、不合格17例提升为优秀42例、合格16例和不合格2例。合格率由78%提升到了9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尿培养标本的收集关系到患者、护士、护送队、检验人员等诸多因素,只有每个部门都做到位了,才能使送检的尿标本合格。患者的知识层次、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留取尿标本的质量[3]。护士作用。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在正确留取尿标本中起到关键护送队及时准确送检及检验科人员及时接收和处理标本也是降低尿标本不合格率的有效措施。本文的研究表明,采取了品管圈活动之后,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的准确留取掌握率由78%提高到了96.67%,标本不合格率由之前的22%下降到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针对肾内科病区的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采取了品管圈活动后,能够有效降低不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章飞雪,王莲月,于燕燕,等."品管圈"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12(27).

    [2]黄贤娜.品管圈在住院患者辅助检查护理细节优化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16).

    [3]赵应兰,邓开琴,邹昌兰,等.品管圈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3(07).

    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谌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