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18期
编号:12873114
社区管理对2型糖尿病控制作用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7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8期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管理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某行政村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的治疗及用药不予干预,观察组按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处制定的《北京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手册2011版》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进行管理。观察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体质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管理12个月后,观察组体质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下降血HDL-C升高及(新发并发症+原有并发症加重)发生率下降显著优于管理之初,各项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相应的两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管理的方法,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体质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水平,升高血HDL-C水平,降低(新发并发症+原有并发症加重)发生率,对提升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管理;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改善,一方面居民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居民运动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1],成为居民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 因而严格进行药物饮食运动等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某行政村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向患者介绍本次观察具体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61.17±2.4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56±2.81)年。对照组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2.16±1.48)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8.87±2.51)年。这两组患者的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作为统计学资料进行处理。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按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进行管理:①完善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及慢病首诊病历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随访登记,内容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药物使用情况,体检情况(体重身高体重指数,腰围,血压,心率,足背动脉情况,空腹血糖情况等),生活方式指导(吸烟饮酒情况,每日运动情况,每日盐摄入量,每日饮食控制情况等),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调整指导。②如果患者出现血糖异常情况或有药物不良反应,应于2w内再次进行随访登记;若连续2次随访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无改善;或有新发并发症出现或原有并发症加重;转诊到专科医院,2w内随访。

    1.2.2对照组 对对照组的患者原有的治疗及用药等情况不与干预。

    如患者发生需转诊上级医院治疗情况,及时给予转诊,患者转诊回社区后继续留在原组内。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TC LDL-C HDL-C)等指标以及(新发并发症+原有并发症加重)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TC,LDL-C)等指标和管理之初相比明显降低,血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差异显著(P<0.05),(新发并发症+原有并发症加重)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之初(P<0.05)。而对照组相应的两组数据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表2。

    在表1中,HbA1c:糖化血红蛋白;FPG:空腹血糖;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三酰甘油 。并发症发生率系(新发并发症+原有并发症加重)发生率。并发症包含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低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乳酸酸中毒。

    表2中,HbA1c:糖化血红蛋白;FPG:空腹血糖;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发症发生率系(新发并发症+原有并发症加重)发生率。并发症包含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足、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乳酸酸中毒。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早期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表现出“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糖尿病患者若没有进行严格的综合控制,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死亡[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因糖尿病目前没有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药物等综合性措施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控制,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如果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就很难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社区管理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4]。

    在本次观察中,经社区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水平显著低于管理之初,血HDL-C水平显著高于管理之初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管理之初,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与其12个月之前比较,相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实施社区管理能显著提升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管理的方法,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体质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水平,升高血HDL-C水平,降低(新发并发症+原有并发症加重)发生率,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花,胡会英.出院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1,9(2):280-281.

    [2]胡可芹,任伶俐.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3):116-117.

    [3]李长玲,穆信利,史晓红.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0(23):50-51.

    [4]林阜远,周雪芬,陈艳华.新形势下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9(7):42-43.

    编辑/安桦, 百拇医药(张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