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21期
编号:12871684
CBCT在口腔外科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28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21期
     摘要:目的 研究CBCT应用于口腔外科阻生牙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口腔外科收治的进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曲面断层X线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7834,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6.5788,P<0.05);手术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58%(χ2=5.2747,P<0.05),术后牙槽神经管壁损伤的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7%(χ2=4.2328,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2%(χ2=8.4914,P<0.05)。结论 CBCT应用于口腔外科阻生牙拔除术的疗效显著,术后牙槽神经管壁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关键词:阻生牙拔除术;口腔外科;口腔颌面锥形束CT

    阻生牙指的是邻牙、牙骨或软组织障碍导致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都不能萌出的牙,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拔除术,但术后常会出现感染、出血、肿胀、神经受损和张口受限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1]。因此,术前要对阻生牙的位置、牙根、邻牙阻力及周围组织的情况进行全面、详细、准确的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口腔外科收治的进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96例,均无既往正畸史,并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及恶性肿瘤的患者。

    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7.17±5.64)岁;1颗阻生牙16例,2颗阻生牙15例,3颗阻生牙17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7.15±5.66)岁;1颗阻生牙19例,2颗阻生牙14例,3颗阻生牙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行拔牙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之后对照组患者进行曲面断层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口腔颌面锥形束CT检查:将锥形束CT机的基本参数设置为:电压90kV、电流6.0mA、频率36kHz、轴向层厚0.2mm,之后对患者的阻生牙进行扫描,采用CBCT配套的工作站对扫描图像进行重建和分析。在多平面和容积重建的基础上,从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对阻生牙进行观察和定位,并分析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操作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可信区间为95%。手术操作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若P<0.05,则各项指标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为(37.97±8.38)min,术中出血量为(17.15±3.64)ml;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为(33.24±8.27)min,术中出血量为(12.51±3.26)ml。统计学比较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7834,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6.5788,P<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阻生牙拔除术成功43例,手术的成功率为89.58%;观察组所有患者阻生牙拔除术均顺利完成,手术的成功率为100%。统计学比较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747,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对照组患者术后26例出现了牙槽神经管壁损伤,发生率为54.17%;观察组患者术后16例出现了牙槽神经管壁损伤,发生率为33.33%;统计学比较后,观察组牙槽神经管壁损伤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χ2=4.2328,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内局部肿胀10例,张口受限7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42%;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内局部肿胀3例,张口受限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统计学比较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4914,P<0.05),且患者局部肿胀和张口受限的并发症于术后1w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口腔外科阻生牙拔除术的目的是尽早为患者止痛,手术的关键是清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2]。

    术前曲面断层X线检查是平行投照,影响多会出现重叠,无法准确定位,影响治疗效果[3]。CBCT是锥形束CT的简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口腔三维成像,锥形束投照计算机为重组断层影像的设备,当锥形射线束投照的射线经过受检者后可被平板探测器接收,扫描时X线发生器须在投照体周围进行投照,之后用计算机收集和重组数据,以获得投照体内部三维空间各个方向分辨率均相同的图像,是一种新的无创伤的检测手段[4]。CBCT的扫描速度快、辐射小、影像无重叠,不仅能通过轴向、横向、全景和专门的软件建立扫描部位的立体图像,还能精准地显示出阻生牙的形态、位置及邻牙状况[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7834,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6.5788,P<0.05);手术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58%(χ2=5.2747,P<0.05),术后牙槽神经管壁损伤的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7%(χ2=4.2328,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2%(χ2=8.4914,P<0.05)。

    综上所述,CBCT应用于口腔外科阻生牙拔除术的疗效显著,术后牙槽神经管壁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菅玥,王竹,白晨潞,等.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防治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汇总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747-753.

    [2]白晓峰.口腔颌面外科学(3)阻生牙拔除术及拔牙术后并发症[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2):126-128.

    [3]于剑南,王林,王震东,等.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CBCT导引下的牵引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1):36-40.

    [4]鞠昊,朱红华,段涛,等.CBCT的基本原理及在口腔各科的应用进展CBCT的基本原理及在口腔各科的应用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5):907-909,942.

    [5]黄成龙,肖金刚,罗世洪,等.锥形束CT在定位和拔除上颌埋伏阻生牙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5):763-766.编辑/周芸霏, 百拇医药(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