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26期
编号:12961703
颅骨表皮样囊肿诊治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2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26期
     3.2影像学表现和诊断 病变X线表现多呈圆形骨质缺损,境界清楚,有或无硬化边缘,切线位病变呈膨胀性改变,如突破外板可见“火山口”征及软组织肿块[6]。CT表现颅骨局部骨质呈膨胀性破坏,边界清晰,突破内、外板向颅内、外生长,周围见断续钙化或硬化带,内外板变薄、中断,如突破外板,可呈“火山口”样骨质缺损。病变内多呈混杂低密度改变,CT值-20~+35HU,当囊壁和囊内容物中脂质含量较多时,CT囊内密度稍增高[7]。MRI信号的变化与颅内表皮样囊肿相似,根据病变内成分不同,其T1WI信号强度各异,多呈低信号,也可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一般呈高信号,部分病例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时囊内及囊壁均不强化,但合并感染时囊壁可强化[8]。DWI对颅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颅骨表皮样囊肿在DW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与其他颅内肿瘤存在明显的信号差异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3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