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32期
编号:12990348
广西武鸣县艾滋病患者随访干预管理模式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3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32期
     摘要:目的 探索艾滋病患者随访干预管理模式,分析工作效果。方法 在遵循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县镇村与家庭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结果 研究组艾滋病患者随访CD4细胞检测率比对照组提高15.9%,其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提高10.0%,抗病毒治疗比例提高25.78%,病死率下降5.46%,干预1年后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阳转率降低。结论 在交通便利、群众防病治病意识较强、艾滋病疫情低流行的区域,实施县镇村与家庭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配合随访的依从性,提高随访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降低基层艾防人员工作压力。

    关键词:艾滋病;随访干预管理;探讨

    艾滋病传播途径从原来的吸毒、非法采供血传播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广西艾滋病疫情是全国疫情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为此,2010年开始,广西实施五年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调整艾滋病防控策略,转变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及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基层综合防控体系,将艾滋病患者下放到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由过去感染者和患者的松散式管理转变为阳性配偶告知和及时随访跟踪、流调干预、醫疗服务、法制教育管理。武鸣县自1996年首次发现HIV患者以来,至2015年底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630例,存活人数为448例,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80%病例分布在乡镇,病例分布广泛。武鸣县利用本地交通便利、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及防病治病意识比较强等优势,探索实施了县镇村与家庭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2015年新发现现住址为本地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原随访管理模式:2012~2013年,随访管理工作执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镇卫生院为辅"管理模式。

    新随访管理模式:2014年以后实施县镇村与家庭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及方法如下:

    1.2.1保障措施 ①镇卫生院设立艾滋病防控小组,指定人员负责艾滋病患者信息管理及随访管理工作,签订保密协议;②制定本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发现告知及随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并进行培训;③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④加强督导工作。

    1.2.2医疗卫生单位对新发现的HIV抗体初筛阳性进行初步告知、宣传教育工作,转介动员其到县疾控中心进一步复核、阳性反应标本统一上送市疾控中心确认检测,确认阳性者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约患者到咨询检测门诊进行面对面告知、首次随访工作,进行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使用、转介治疗等随访干预及心理辅导,告知患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应履行的义务,并将随访时间安排及随访方式告知患者,要求患者主动到县疾控中心、镇卫生院接受随访检测,强调患者必须1个月内将自身艾滋病感染状况告知配偶及性伴,并做好防护措施,定期接受检测及咨询。

    1.2.3县疾控中心定期将新发现艾滋病患者信息反馈到镇卫生院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镇卫生院艾防人员按随访时间通过电话定期与患者联系,进行随访及约定采血时间和治疗追踪,对不按时到县疾控中心或卫生院采血作CD4随访检测及治疗转介未到位者,由镇卫生院艾防人员协同乡村医生进一步追踪随访。

    1.2.4利用其配偶及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咨询时机,进行宣传干预,切实落实防护措施,并要求配合督促患者定期随访及治疗,发挥家庭成员监督及支持作用。

    1.3统计分析 收集相关资料录入excel2003表格,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2~2013年新发现病例数(对照组)为194例,2014~2015年新发现病例数(研究组)为17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与研究组阳性结果告知率均达100%,对照组配偶告知率为71.76%,研究组配偶告知率为82.52%,研究组配偶告知率高于对照组(?字2值=3.72,P=0.054)。

    2.2提高了随访工作质量,完成国家推荐的工作考核指标。研究组患者CD4细胞检测率比对照组提高16个百分点,其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提高10个百分点,治疗率提高25个百分点,病死率降低5个百分点。

    2.3提高了干预效果,干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阳性率降低。

    3讨论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把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交给群众,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合理并正确使用安全套也是预防艾滋病和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有效策略[2]。通过县级疾控中心艾防工作人员的全面告知,使艾滋病患者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定期接受随访的重要性、及时治疗的意义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履行义务,增强患者防护意识及社会责任感,自觉地采取防护措施,减少二代传播。

    有研究表明[3-4],对感染者及其配偶进行健康教育、咨询、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干预与随访管理,在预防艾滋病经婚内性途径传播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阳性配偶及固定性伴的告知及宣传干预,发挥家庭成员监督及支持作用,促进安全套的使用,并督促患者定期随访及治疗。有的地区进行县镇分级随访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本次研究表明,在目前基层防保人力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在交通便利、群众防病治病意识较强、艾滋病疫情低流行的地区,艾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实施县镇村与家庭综合干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戴志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与预防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58-560.

    [2]储晓岳,秦其荣,陈然,等.安徽省农村已婚妇女避孕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预防杂志,2009,13(3):256-259.

    [3]陈琳,潘晓红,杨介者,等.浙江省843对HIV单阳夫妻危险行为及血清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63-64.

    [4]朱秋映,朱金辉,刘伟,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29-31.

    [5]于伟,任胜芳,严海波.绍兴县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0):1052-1053.

    编辑/丁一, 百拇医药(韦芳青 黄星炯 潘瑾玉 黄显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