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34期
编号:12989764
门诊药房儿科合理用药的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27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34期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门诊药房儿科合理用药的新调剂模式在减少内部调剂差错事件方面的成效。方法 新调剂模式将前台发药药师与后台配方药师固定搭配,在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智能标签进行预配药。汇总该模式运行前1年的调剂差错事件,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并归类,制订相应的措施干预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1年后再对差错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与运行前比较。结果 通过采取优化人员分工、优化药品位置、增加硬件设备和更新调剂操作规范等干预措施后,调剂差错由348例降低为236例,且各类别差错发生率均有下降。结论 新调剂模式有效减少了门诊药房儿科用药调剂差错事件,保障了儿童用药安全,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关键词: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合理用药;用药实践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的发展,门诊药房处方调剂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小窗口发药到开放式柜台型调剂模式,医院药房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在不断提高,但频繁出现的内部调剂差错事件应引起药师的重视。儿童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对药物代谢较为缓慢,比成年人更易于出现不良反应[1]。我国儿童人数比较多,常由于用药不合理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2]。我院门诊药房于2014年6月运行了兒科合理用药的新调剂模式,即在传统的调剂模式的基础上,将前台发药药师与后台配方药师固定搭配,在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智能标签进行预配药。该调剂模式运行1年后,笔者评价了该模式在降低儿科门诊内部调剂差错事件的成效,为进一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登记本》。该模式运行前1年总共发生348例调剂差错事件,其中内部调剂差错340例,出门差错8例。差错类别为4种:①品种错误:药师调配时将A药调配成B药;②数量错误:调配时将药品的数量弄错;③用法用量错误:调配时配方药师未审核出药品用法用量的问题;④粘贴标签错误:粘贴标签时将A药的标签粘贴到B药。本研究分析产生内部调剂差错事件的原因,并制订相应措施干预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1年后再对调剂差错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与之对比。

    1.2产生内部调剂差错的原因

    1.2.1药师因素 ①取药患者的不断增加,药师工作强度增大。②部分药师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边聊天边工作。③发药药师与配方药师未固定搭配,出现离岗情况。

    1.2.2药品因素 ①不同厂家的药品包装相似,同一厂家的不同药品包装相似,如:小儿伪麻美沙芬滴剂与布洛芬混悬滴剂、特布他林雾化液与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②药品读音相似,如:西咪替丁与雷尼替丁等。③相同药名,但规格和剂型不同,如:头孢克洛胶囊与干混悬剂、阿奇霉素片与干混悬剂、阿莫西林胶囊与颗粒、孟鲁司特片4 mg×5片与5 mg×5片等。
, 百拇医药
    1.2.3方法因素 复杂的调剂流程和烦琐的用药交代增加了药师工作量,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容易导致差错事件的发生[3]。①调剂流程复杂:调剂流程有3个环节,配方药师根据配药单调配药品后,另一名后台药师进行核对和粘贴标签,发药药师再进行发药和用药交代。②用药交待繁琐:高峰时期环境嘈杂,发药药师口头用药交待繁琐,患者也记不住用药交待内容,用药依从性不高,同时反复询问影响服务效率。

    1.3干预措施

    1.3.1人员的合理分工 将前后台药师进行搭配发药,即在传统的调剂模式的基础上,将前台发药审方药师与后台配方药师固定搭配进行预配药,系统自动平均分配后台药师的工作量,消除后台药师窝工现象。

    1.3.2合理优化摆放看似听似、一品多规的药品 根据国际医疗认证委员会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的核心标准中的要求,确保外观相似和读音相似药品等易混淆药品的合理存储,并应对读音和外观相似药品的管理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督查落实情况与持续改进。收集我院看似听似、一品多规的药品目录,针对该类药品摆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分开存放,并在药架上粘贴相应的警示标识。
, http://www.100md.com
    1.3.3更新调剂操作规范,简化调剂流程和用药交代 将以前调剂流程的3个环节减少为2个环节,配方药师根据药品智能标签调配后,直接粘贴标签,发药药师再进行发药,提高了调剂效率;并借助智能标签的备注信息,提示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4指标评价 以调剂模式运行后1年的调剂差错事件作为评价指标。

    2 结果

    2.1实施干预措施后调剂差错例数和比率 该模式运行后,提高了配药效率,患者取药时间明显缩短,5 min内能取到药品的患者占比从实施前的49.7%提高到87.5%。医院信息系统根据每个发药窗口的取药等候患者的数量,自动平均分配后台药师的工作量,消除后台药师窝工现象,提高了药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新调剂模式明确了药师的责任心,调剂差错事件不断减少,施行新调剂模式的后1年共发生236例调剂差错事件,其中内部差错234例,出门差错2例。
, 百拇医药
    2.2 差错类别 该模式运行后,各差错类别的占比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为:①门诊药房针对看似、听似、一品多规的药品进行了分类整理、分开存放和粘贴警示标识后提醒药师引起注意,故品种错误发生率有所下降[4]。②新调剂模式下,前后台药师的固定搭配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数量错误发生率有所下降。③为进一步适应新的调剂模式,门诊药房更新了调剂操作规范,加强了配方药师对药品用法用量的初审,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前台药师沟通并请患者到医师处修改处方。

    3 讨论

    随着临床用药范围越来越广,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部分药物生产厂家在药品使用说明上应用了专业用语,让患儿家属理解困难。在这样的局面下,医院药师有必要开展药学服务[5],对患儿安全、合理用药进行正确指导。防止药品调剂差错、保证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是每个药学工作者应关注的问题。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患者取药高峰时期,为提高服务效率,因清楚的标签信息可以提示患者准确用药,故部分药师未对患者用药进行交代和指导。因此,建议药师严格按照调剂操作规范,在发药完成后,提示患者按照标签信息进行用药,这样可避免患者认为药师未进行用药交代的误会发生。为进一步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门诊药房应进一步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比如提升药学人员综合素质,开展品管圈活动、加大联系单使用力度等,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减少调剂差错、提升服务质量。药品调剂处于整个医疗服务的最后一环,面对高风险的儿童用药,药师应严格把好质量关。我院实施的新调剂模式有效减少了儿科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事件,保障了儿童用药安全,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张伶俐.基于风险与责任,促进中国儿童合理用药的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9):983.

    [2]罗灿.网络环境下儿科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分析与防范[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40.

    [3]谢艳萍.我院门诊药房的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国药房,2013,24(17):1578.

    [4]魏毅.门诊药房配发儿科用药中的交代[J].海峡药学,2008,20(9):174-175.

    [5]孙晓瑞.门诊药房调剂儿童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79-180.

    编辑/翟辰万, http://www.100md.com(陈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