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危急值" 临床分析(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增高及动态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率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而CK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诊断AMI贡献卓著。CK即可以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在AMI发生后4~6 h即可超过正常上限,24 h达峰值,48~72 h恢复正常。CK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快速,经济,有效,故我院将其设定为危急值项目。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是一种二聚体,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形成CK-MM,CK-MB,CK-BB同工酶。总CK活性主要见于骨骼肌,其它含有较高CK活性的组织有心肌,胃肠道和脑组织。故骨胳肌,脑部组织,心肌等损伤或疾病均会引起CK水平增高。我院CK危急值相关疾病分布中,肌肉损伤占41.70%,脑组织疾病或损伤占21.08%,胃肠道疾病等占20.64%,心肌相关疾病仅占16.58%;CK临床科室构成比中创伤外科比例最高,118例,占52.91%,在这与CK升高的常见病因相符合。CK用于AMI诊断时敏感性较好,但心肌疾病,骨骼肌损伤,脑部疾病均可以影响其特异性[3]。故应该选择特异性及敏感性更高的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等[4]。
, 百拇医药
危急值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现有的危急值项目及其限值呈多样性,其制定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5]。我院对CK设定限值是大于500U/L,其范围是全院统一,实际上我们统计CK危急值"真正危急"的病例仅占4.48%,大量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假"危急值占相当比例,这类患者CK超过危急值上限,但患者病情却相对平稳。"危急值制度"可以增加检验人员工作责任心,也增加临床医生对检验科人的信任,是检验科与临床沟通的有效途径,但是过多的"假"危急值不仅增加了检验科人员的工作负荷,也降低了临床对检验科的信任,也是对当前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很多危急值上报临床科室后,临床科室未做特殊处置,"假"危急值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原因,可见危急值确定既要以患者为中心,又要从医院自身实际出发。应该分析不同病种,对危急值的不同要求,科学合理的建立危急值项目分类标准[6]。
我们的工作既要确保医疗安全,又要避免危急值过泛而出现危急值不危机的情况。我们要让真正的危急值"急"起来,并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报告[7]。我检验科承担危急值报告发布任务,临床科室进行相关的急救处理,而医务科则需要持续鉴定危急值报告的合理程度及处理方式,给予最恰当标准规范,以保证危急值报告获得最为恰当的应用[8]。这样更能够增进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人员的信任,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真正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张淑华,李云凤,等.183家二级医院检验危急值报告调查与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4):473-476.
[2]方兴.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管理及持续改进[J].医院管理论坛,2014,(1):26-27,50.
[3]王芾,李佳,林艺,等.CK和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8):21-23.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马政辉,黄秀娜,石玉玲,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及其相关制度沿革历程与策略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39-41.
[6]许树根,王厚照,张玲,等.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设立与运行[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28-29.
[7]袁平宗,汪永强,李勇,等.医学檢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7):1002-1004.
[8]张继东,马媛,张厚毅.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与持续改进[J].中国校医,2016,30(10)778-780.
编辑/周芸霏, http://www.100md.com(魏永芬)
, 百拇医药
危急值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现有的危急值项目及其限值呈多样性,其制定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5]。我院对CK设定限值是大于500U/L,其范围是全院统一,实际上我们统计CK危急值"真正危急"的病例仅占4.48%,大量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假"危急值占相当比例,这类患者CK超过危急值上限,但患者病情却相对平稳。"危急值制度"可以增加检验人员工作责任心,也增加临床医生对检验科人的信任,是检验科与临床沟通的有效途径,但是过多的"假"危急值不仅增加了检验科人员的工作负荷,也降低了临床对检验科的信任,也是对当前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很多危急值上报临床科室后,临床科室未做特殊处置,"假"危急值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原因,可见危急值确定既要以患者为中心,又要从医院自身实际出发。应该分析不同病种,对危急值的不同要求,科学合理的建立危急值项目分类标准[6]。
我们的工作既要确保医疗安全,又要避免危急值过泛而出现危急值不危机的情况。我们要让真正的危急值"急"起来,并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报告[7]。我检验科承担危急值报告发布任务,临床科室进行相关的急救处理,而医务科则需要持续鉴定危急值报告的合理程度及处理方式,给予最恰当标准规范,以保证危急值报告获得最为恰当的应用[8]。这样更能够增进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人员的信任,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真正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张淑华,李云凤,等.183家二级医院检验危急值报告调查与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4):473-476.
[2]方兴.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管理及持续改进[J].医院管理论坛,2014,(1):26-27,50.
[3]王芾,李佳,林艺,等.CK和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8):21-23.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马政辉,黄秀娜,石玉玲,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及其相关制度沿革历程与策略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39-41.
[6]许树根,王厚照,张玲,等.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设立与运行[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28-29.
[7]袁平宗,汪永强,李勇,等.医学檢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7):1002-1004.
[8]张继东,马媛,张厚毅.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与持续改进[J].中国校医,2016,30(10)778-780.
编辑/周芸霏, http://www.100md.com(魏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