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代谢&生命 > 遗传
编号:13008610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基因突变检测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5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5期
     摘要:目的 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突变基因。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抽提外周血DNA,PCR扩增ADAR基因编码区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双向测序,并与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查找有无突变。结果 候选基因编码区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ADAR基因编码区序列与本研究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发病无关,致病基因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ADAR基因;基因编码区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ADAR mutant gene in the family of hereditary symmetry pigment abnormalitie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blood DNA extraction,all PCR amplification of ADAR gene encoding region of exon and flanking sequences,PCR products were purified and directly sequenced,and compared with the genomic sequence,find no mutation.Results No mutations were found in all the exons and flanking sequences of the candidate gene coding region.Conclusion The ADAR gene coding reg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hereditary symmetry pigment abnormalities in this study.
, 百拇医药
    Key words:Hereditary symmetry pigment abnormalities;ADAR gene;Gene coding region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散在分布于手足背的对称性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少数伴有面部雀斑样损害,可延及四肢及全身[1]。2003年张学军等[2]将该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q11~1q21区域。Miyamura等[3]将该病的致病基因确定为ADAR基因。我们收集到1个DSH家系,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突变检测,以期发现在该家系中是否存在ADAR基因突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先证者:女,6岁。双手足背出现色素异常4年,皮疹渐加重,无不适。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足背可见米粒至黄豆大小褐色色素沉着斑,夹杂色素减退斑,见图2、图4。面部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色素沉着斑,见图1。父母非近亲结婚。家系调查:先证者父亲,31岁,自3岁起双手足背、面部出现与先证者相似皮损,见图3、图5、见图6。亦呈夏重冬轻现象。无其他自觉症状。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足背可见米粒至黄豆大小褐色色素沉着斑,夹杂色素减退斑。面部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色素沉着斑。家系图,见图7。组织病理检查:(先证者父亲右足背色素斑) 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表皮基底细胞灶性黑素减少与增加交替分布,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见图8、图9。诊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 百拇医药
    1.2材料与方法

    1.2.1 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

    1.2.2 PCR扩增及DNA测序ADAR基因,见表1。

    ABI PRISM 3730XL自动测序仪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利用Sequeneher 4.10.1Demo软件与基因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2结果

    2.1 基因突变检测

    2.1. 扩增DSRAD基因的15个外显子编码区及侧翼序列,经过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进行反复仔细比对,未发现任何致病突变。

    3讨论
, 百拇医药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 ), 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最先由Toyam a于1910年描述, 并于1929年正式命名。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病。张学军等首次将本病定位在1q11-1q21区间内, 该区间内的双链RNA 特异性腺苷脱氨酶基因(ADAR) 被证实是本病的致病基因。迄今已超过140种不同的ADAR基因的突变报道,其中约60%的突变点位于编码ADEAMc区的碱基序列上,因此有笔者认为ADEAMc区是该病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本家系2位患者ADAR基因的15个外显子编码区及侧翼序列进行测序未发现任何致病突变。刘红等曾对8个DSH家系进行ADAR的直接测序,其中的2个家系也未发现任何突变,分析原因可能位于内含子区域、5'端启动子区域。考虑到遗传异质性,原因还可能是致病基因ADAR之外的其它基因。至今中国人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报道中尚未发现除ADAR基因编码区以外的突变位点。因此定位汉族人群中该病的易感基因或筛查已知易感基因的突变类型仍是该病的一个研究方向。本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仍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79.

    [2]高敏,張学军,李明,等.全基因组扫描定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易感区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 36(3): 675-678.

    [3]Miyamura Y,Suzuki T,Kono M,et al.Mutations of the RNA-specific adenosine deaminase gene(DSRAD)are involved in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J].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2003,73(3):693-699.

    编辑/李桦, 百拇医药(郭小璇)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代谢&生命 > 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