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C > 痴呆
编号:13007229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2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6期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50例非血管性痴呆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Hcy水平、颈总动脉(CCA)与颈内动脉(ICA)的内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cy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性痴呆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2.67%,与对照组的28.00%相比有明显上升(P<0.01);血管性痴呆组CCA、ICA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窄,IMT明显增厚(P<0.01)。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清Hcy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血清Hcy;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血管性痴呆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以智力与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之一[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故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表明,在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又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3]。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见皮质下与基底节区存在多发梗死病灶以及程度不同的脑萎缩,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3~5分,简易智能测定量表(MMSE)评分5~23分,Hachinski缺血指数超过7分,存在至少1次卒中史,并排除其他类型痴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男108例,女42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72.4±8.2)岁;文化程度:文盲27例,小学71例,初中40例,高中及以上12例;基础疾病:高血压90例,冠心病65例,糖尿病89例。同时选取同期50例非血管性痴呆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0例,女40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73.1±8.8)岁;文化程度:文盲25例,小学73例,初中43例,高中及以上9例;基础疾病:高血压87例,冠心病61例,糖尿病87例。两组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酒精与药物滥用史等。两组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清Hcy测定 两组均于清晨空腹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待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Hcy进行测定。血清Hcy水平>10 μmol/L表示Hcy增高。

    1.2.2颈动脉彩超检查 采取美国GE公司LOGIQ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5~10 MHz,采取仰卧位,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CA)与其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ICA)。测定CCA、ICA内径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硬化斑塊位置、性质等。IMT在1.0 mm以内为正常,1.0~1.2 mm为动脉硬化,超过1.2 mm并伴局限性隆起为动脉斑块形成。

    1.3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取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对比 血管性痴呆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性痴呆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2.67%,与对照组的28.00%相比有明显上升(P<0.01),见表1。

    2.2两组颈动脉内径与IMT对比 血管性痴呆组CCA、ICA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窄,IMT明显增厚(P<0.01),见表2。

    2.3血清Hcy水平与IMT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IMT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9,P=0.000)。

    3讨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4]。其机制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狭窄,乃至闭塞,造成脑内血流灌注不足,持续脑内低灌注可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损害;斑块脱落后形成的一系列微小梗死灶;斑块可降低压力与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导致交感神经亢进,引起脑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出现紊乱;动脉狭窄、闭塞可使能量代谢发生异常,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与传导,引起神经元丢失,并最终引发神经功能缺损与认知功能障碍[5]。本研究中,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CCA、ICA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窄,IMT明显增厚,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与非血管性痴呆人群相比,血管性痴呆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

    Hcy为蛋氨酸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具有细胞毒性的作用[6]。研究表明,血清Hcy水平异常升高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7]。目前,有关Hcy引起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Hcy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使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并在脂质沉积与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使动脉硬化斑块形成。Hcy还可使一氧化氮合成减少,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舒张能力,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加速动脉粥样斑块形成[8]。本研究中,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我们通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IMT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9,P=0.000)。由此可见,血清Hcy水平、IMT的异常升高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与非血管性痴呆人群相比,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异常升高,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上升,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随着血清Hcy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逐渐加重。

    参考文献:

    [1]李萍,安中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42):15-18.

    [2]蒋悦,金元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2):155-158.

    [3]张晓东.血清脂蛋白 CysC Hcy 及 hs-CRP 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24):2853-2855.

    [4]梁雪梅,韩倩,张志清.血清 Hp-IgG 及 Hcy 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及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7):1143-1145.

    [5]汪兴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与老年痴呆患者相关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3):336-339.

    [6]郭忠伟,李宝华,张江涛,等.重度痴呆血清Vit 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2037-2039.

    [7]陈海恋,何超明,庞明武,等.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9):930-933.

    [8]刘远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痴呆发病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3):3400-3402.

    编辑/李桦, 百拇医药(李培育 王秀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C > 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