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7年第7期
编号:13005628
自制支撑垫在桡动脉穿刺操作中的应用研究程(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9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7期
     1.2.1支撑垫制作方法 自制长17 cm、宽14 cm 、高8 cm的斜三角体支撑垫,两边角度分别是30°与50°,利用高密度海绵制作而成,此支撑垫经济实用易携带。

    1.2.2对照组 穿刺方法:向患者解释穿刺的目的以取得配合,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在穿刺部位下垫小枕,嘱手心朝上手背朝下放于小枕上,必要时嘱抬高手腕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操作者消毒左手食指压在患者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 cm动脉搏动明显处,右手以握笔式持注射器,与动脉走向呈30°~70°刺入动脉。常因为穿刺部位未能充分暴露,皮肤绷紧度不够,又无人协助下穿刺常常失败。特别是半卧位患者,更需要人协助完成,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占用了人力。

    1.2.3观察组 穿刺方法:先向患者解释穿刺的目的以取得配合,取平卧或半卧位,在穿刺部位下垫角度支撑垫,嘱手心朝上手背朝下放于支撑垫上,腕关节放于斜三角体的最高点,手臂放在30°斜面上,手背放在50°斜面上,肢体放松易于固定且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皮肤处于绷紧状态)。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操作者消毒左手食指,在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 cm动脉搏动明显处,左手食指指尖垂直置于搏动明显处,稍加压力固定血管,以指尖感觉搏动明显并看见食指尖随脉搏不同程度上下跳动处作为采血进针点,右手以握毛笔的姿势持注射器与动脉走向呈30°~70°刺入动脉[4]。穿刺成功后,针头进入动脉,引起血管收缩,往往不能马上见回血,需稍待片刻,可见血液涌出,不可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误[5]。如不见回血,可稍移动针头的方向和深度,再慢慢后退,遇到一股冲力感,鲜血即流出,穿刺成功。拔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5~10 min,排除注射器内气泡与空气隔绝,立即送检。理想的血气标本,空气气泡应低于5%[6-7]。为了保护血管,穿刺后即使没有血肿形成,也提倡24 h后用湿毛巾加50%硫酸镁热敷[8],以促进局部组织和血管修复,增加血管重复使用次数。
, http://www.100md.com
    1.2.4心理护理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血液中pH、PaCO2均为不稳定参数,可因外部干扰而迅速发生变化,所以采血时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信任与安全感,避免产生忧虑心理。

    1.3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

    2 结果

    操作者在桡动脉穿刺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观察,发现使用角度支撑垫行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小枕穿刺法(P<0.01)。

    3 讨论

    使用支撑垫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小枕穿刺的方法,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因为当患者使用小枕时手腕平放在床上时,手掌根部的高度明显高于桡动脉穿刺部位(皮肤处于皱褶状态),进针角度会受到影响,如果抬高患者手腕部穿刺,会因为手无支撑点穿刺时疼痛而移动,常造成穿刺失败。而使用支撑垫行桡动脉穿刺时易于固定且暴露充分(皮肤处于绷紧状态),无角度障碍,腕关节固定有支撑时,穿刺时移动概率很小,从而使穿刺更容易成功。因此,使用支撑垫行桡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小枕的方法。
, 百拇医药
    桡动脉穿刺是临床护理操作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性化的现代医学服务模式要求我们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使用支撑垫行桡动脉穿刺的确是一种方便、简单、行之有效、快捷、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的操作方法,作者通過临床反复的研究探讨,发现使用支撑垫行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小枕的方法,从而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准确性,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吴爱玲.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J].现代护理,2006,12(5):5.

    [2]郝素文,何丽敏.介绍一种桡动脉采血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10.

    [3]李妹清,詹文英,曾洁华.两点固定法在采集桡动脉血操作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8,29(8):1428.
, http://www.100md.com
    [4]刘丽超,蔡剑梅,向兰,等.食指固定定位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蛇志,2013,25(3):272-273.

    [5]郝索文,候丽敏.介绍一种桡动脉采血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10.

    [6]乔丽珍,李柳芝.成人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25):2382,2389.

    [7]袁慧,姚兴荣,马旭,等.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15-18.

    [8]刘文静,庄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与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0):1514.

    编辑/张建婷, 百拇医药(景华 施玉兰 姚小梅 黄细君)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