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7年第8期
编号:1300429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的指导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26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8期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调理老年人群特殊体质,防治老年病,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治未病理论;应用;指导意义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国医国粹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来临之时,探讨“治未病”理论的应用,对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病,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紧迫

    人口老龄化[1]是指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标志着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2.5%,说明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到2050年,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同时,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独生子女一代造成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对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日益凸显。

    2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内涵

    “治未病”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矣”。此后历经数代名医的传承与发展,经过不断地实践检验,中医“治未病”思想发展成为以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疾病未复为研究对象,涵盖未病养生、未雨绸缪;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瘥后调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