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13114496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28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1期
     1.2方法

    COPD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措施。对照组:仅单独应用SIMV模式进行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应用SIMV+PS模式进行呼吸机通气治疗,治疗前预先设置相应呼吸机参数:SIMV频率为每分钟下降10次,PS增加值=(30%~50%)×(PEEP-PIP)。

    1.3呼吸机撤除方法

    1.3.1呼吸机撤除指征 HR(90±15)次/min,呼吸频率(16±8)次/min,动脉收缩压(130±22)mmHg,PaCO2(45±8)mmHg,PaO2(85±7)mmHg。

    1.3.2呼吸机撤除具体步骤 对照组:SIMV频率逐渐下降,直至5次/min,待患者呼吸状态较为稳定时,将呼吸机予以撤除处理;观察组:SIMV频率逐渐下降,直至5次/min,PS水平确保处于5~7 cmH2O内,待患者呼吸状态较为稳定时,将呼吸机予以撤除处理。各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之前,均需要事先吸入一定剂量的肾上腺素药物,气管插管拔除后需予以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时间一般为1~2 d。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或者是呼吸出现暂停时,则需要再次实施机械通气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4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参数等指标变化,同时详细记录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呼吸机撤除时间、呼吸机撤除成功率及住ICU治疗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资料予以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呼吸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呼吸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http://www.100md.com
    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呼吸机撤除时间及住ICU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呼吸机撤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以往治疗COPD患者均选择单独应用SIMV模式进行呼吸通气治疗,可逐渐提高COPD患者的自主呼吸运动功能,但部分COPD患者肺组织生理功能遭到严重损伤,长时间较低频率的SIMV模式通气治疗可显著性加重其呼吸肌的疲劳严重程度,进而使得患者严重依赖呼吸机,最终导致呼吸机的撤除时间明显延长,不但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还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4]。由于气管插管可导致阻力以及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显著性升高,此外患者呼吸气道的死腔容积明显增大,胸壁稳定状态较差等因素产生的影响,也可明显增加患者呼吸运动的做功,导致COPD患者无法及时适應上述的变化,最终导致呼吸机的撤除时间明显延长[5]。PS机械通气治疗模式是在自主呼吸运动的工作基础上,每次在患者吸气运动时均予以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作用,从而辅助和显著性增强患者的吸气深度和吸气总量。采用此种机械通气治疗模式,COPD患者可采取完全的自主呼吸运动,相关呼吸参数指标在治疗前均预先设置好,潮气量则根据PS水平的高低变化,以及自主吸气的强度大小予以决定。采用PS机械通气治疗模式可避免COPD患者呼吸肌疲劳程度明显加重,在COPD患者撤除呼吸机前使用效果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主要为[6]:①确保患者在自主机械通气过程处于较好的稳定状态,可协助SIMV机械通气治疗模式获得更为理想的肺泡组织通气量,且患者不用额外增加的呼吸运动做功;②显著性降低患者胸、腹运动出现不同步发生率;③避免患者膈肌呼吸用力过度,有效降低膈肌出现严重疲劳的风险性。但PS机械通气治疗模式需患者有较高的自主呼吸运动,如患者呼吸状态不稳定,则极易导致患者机械通气严重不足,或者出现机械通气过度的情况,情况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者因窒息而发生死亡。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发现,虽然两组患者在血气指标、呼吸参数等相关指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呼吸机撤除时间、住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而且观察组的呼吸机撤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采取SIMV+PS机械通气模式治疗COPD患者可明显缩短呼吸机撤除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显著性提高呼吸机撤除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曹志新,王辰.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范围及指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6-137.

    [2]岳茂奎,许婷婷.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用于COPD患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6,46(20):77-7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20(4):199-200.

    [4]彭巍.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紧急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30-31.

    [5]刘关描,余雪涛,邱文冰,等.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对机体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40-41.

    [6]苏月南,张奕威,姜悦,等.压力支持通气配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J].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16-717.

    编辑/杨倩, 百拇医药(陈恒)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