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245615
内镜下改良切口个性化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的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9日 《医学信息》 2018年第4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01月~2017年0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改良组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0.5±1.23)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7.4±2.51)年,C 形偏曲 19例,S 形偏曲13例,局限性偏曲(棘突或嵴突)7例,混合性偏曲11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2.4±1.17)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6.1±1.86)年,C 形偏曲 15例,S 形偏曲12例,局限性偏曲(棘突或嵴突)10例,混合性偏曲 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前均进行鼻内镜及CT检查确诊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患者;②鼻中隔偏曲疾病患病时间在20年以内;④患者年龄在18~62岁并自愿接受手术治疗;⑤患者没有手术禁忌症并排除心、肺、肝、肾或其他全身或系统性疾病;⑥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鼻内镜下所见偏曲不影响鼻腔的通气引流;②不耐受全麻气管插管;③年龄>62岁患者。
, 百拇医药
    1.3方法 两组术前进行鼻内镜及 CT 检查确诊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并分不同偏曲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两组全部实施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

    1.3.1改良组 实施个性化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15°,肾上腺素盐水棉片收缩鼻腔粘膜3次,手术切口按照李杰恩等[3]介绍的改良切口,即在鼻小柱后方,鼻中隔软骨尾端前方,上至鼻中隔尾端顶部,向下至鼻底。鼻窥撑开前鼻孔,暴露切口,安多福擦拭切口处,2%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切口处局部浸润麻醉,15號小圆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黏软骨膜,剥离子紧贴软骨表面分离,上到鼻顶,下到鼻底,向后到筛骨垂直板交界处后方或骨性偏曲后5 mm,向下向后到鼻中隔软骨下端与上颌骨鼻嵴、犁骨的连接处。在鼻内窥镜引导下剥离子离断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连接处、鼻中隔软骨与犁骨连接处、鼻中隔软骨与上颌骨鼻嵴连接处,使鼻中隔软骨后、下方完全游离,根据偏曲部位不同,对偏曲的骨质、嵴突或棘突进行凿除或切除[2]。检查嗅裂、中鼻道、总鼻道通畅。偏曲部位矫正满意,复位黏膜皮肤,缝合切口两针,选用膨胀海绵进行双鼻腔填塞[3]。
, 百拇医药
    1.3.2对照组 实施传统鼻中隔矫正,全麻气管插管后,肾上腺素盐水棉片收缩鼻腔粘膜3次,按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采用killian切口,即在鼻中隔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L”切口,切开皮肤黏膜达软骨表面,上至鼻中隔顶部,下至鼻底部,往后分离至筛骨垂直板,切口后2 mm平行切口切开软骨,分离对侧粘软骨膜至同一平面,将偏曲的四方软骨切除,咬除偏曲的骨质及软骨,复位黏膜,缝合切口(对位好,可不予缝合),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

    1.4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炎感染治疗,必要时止血对症处理,术后48 h取出鼻腔填塞物,隔日换药,5~7 d拆线。同期可使用皮质类固醇喷鼻剂,以减轻术后鼻黏膜肿胀。

    1.5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从切开鼻中隔皮肤开始至双侧鼻腔填塞膨胀海绵为止;②出血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用吸引器留存,以统计出血量;③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鼻中隔黏膜完整性。

    1.6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鼻中隔居中,头痛、鼻塞等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好转:鼻中隔居中,鼻腔通气不畅,症状部分缓解,无并发症。无效:鼻中隔矫正不满意,头痛、鼻塞、仍人存在,出现并发症。
, 百拇医药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切口一期愈合,鼻中隔基本恢复。观察组术后9例软骨部仍有一定程度偏曲;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1例出现鼻中隔血肿、穿孔、出血及外鼻畸形,部分短期内有结痂及鼻腔干燥,对症处理后消失。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改良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其治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讨论

    3.1鼻中隔偏曲形成发生的原因分析 从鼻中隔偏曲形成发生的原因分析,可以发现鼻中隔偏曲的核心受力线、受力区分布在鼻中隔软骨前方、后方和下方,如果可以将解除以上三条受力线的应力,可最大程度保留鼻中隔组织内的骨及软骨组织,减小创伤,降低并发症[5]。本研究,改良组患者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百拇医药
    3.2手术切口的选择与改良结果 手术切口的选择,改良手术切口位于在鼻小柱后方、鼻中隔软骨尾端前方,上自鼻中隔软骨尾端顶部[6]。因切口偏前,切口出血少、术野清晰、黏膜张力小,分离时不易发生撕裂,操作简便,视野清楚宽广,手术过程中不会刺激鼻中隔黏膜,减少手术操作过程中所造成的黏膜损伤,并且缝合切口、术后拆线简便,术后切口愈合好,术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单纯鼻中隔棘突或嵴突者,鼻内镜直视下仅在局部偏曲前做切口。采用改良切口进行手术,更易于分离,无鼻中隔穿孔发生,大大减少了鼻中隔2次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改良组手术时间(37.02±5.01)min、术中出血量(20.75±12.38)ml、鼻中隔黏膜损伤6例(12.00%)优于对照组(48.31±10.22)min、(40.93±5.61)ml、17例(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3 注意事项 局部棘突或嵴突的处理:先分离棘突或嵴突对侧的黏骨膜,以保证对侧黏膜完整。再分离突起上下方的黏骨膜,从突起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剪开,使其游离,减轻其周围的张力[7]。将突起向对侧推移并分离其同侧黏骨膜后,将棘突或嵴突取出。如突起于鼻底部,骨质较厚,其下方骨质无法剪开时,可用骨凿凿断,再行切除[5]。凿除偏曲的上颌骨鼻嵴及腭骨鼻嵴,凿除鼻底骨嵴时,出血较多,须用双极电凝出血点。对于非鼻中隔前端偏曲的患者,只解除方形软骨与筛骨垂直部结合部;方形软骨与犁骨、上颌骨鼻嵴、腭骨鼻嵴结合部张力后,观察鼻中隔畸形矫正效果好。, 百拇医药(朱海路 李章健 赵红)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