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8年第15期
编号:13306718
创伤骨折术后对隐性失血的认识(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6日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5期
     2.2药物 在创伤骨折患者中,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凝药物使用较為普遍。此类药物的应用既加重了原发创伤部位的失血,也易诱发消化道溃疡等体内其他部位的失血。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血栓素合成酶,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围术期失血增加。Bell TH等[5]研究表明,不同抗凝药物作用效应不同,导致隐性失血的量亦存在差别。

    2.3溶血反应 围术期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受损、缺血缺氧导致纤溶激活及补体系统介导的红细胞裂解而产生溶血反应[6],包括有效循环血量的改变、机体应激、止血带的使用、输血、麻醉药物的使用、创伤及手术操作等机械损伤如切口牵拉、内固定物植入、电刀刺激、负压吸引等。

    3创伤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

    3.1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基础疾病及创伤严重程度等多因素,可能影响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随着年龄增长,外周毛细血管张力调节能力逐步减退,代偿能力逐步减弱,导致围手术期血液易渗入组织间隙,导致隐性失血明显增加[7]。徐浩等[8]对比研究发现高龄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高于年轻组。Smith GH等[9]研究发现,股骨转子间骨折后男性平均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女性血红蛋白值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