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329136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痛风复发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8日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期
     Key words:Intervertebral foramen;Recurrence;Risk factors;Lumbar spinal stenosis

    痛风(gout)是一种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1,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受累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疼痛,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是急性期常用药物,但部分患者却因此诱发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研究发现,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可能导致或加重痛风急性发作[3-5],但也有研究持不同的观点[6]。现总结我科PPI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期间的37例痛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PPI对痛风活动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一般资料 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7年12月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37例为痛风组(入院前无痛风急性发作期),其中男33例(89.19%),女4例(10.81%),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57.78±14.07)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痛风的诊断符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2]。所有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7],排除导致痛风复发的诱因如高嘌呤高蛋白饮食、饮酒、劳累、急性感染、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移植术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选择同期住院非痛风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7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86.49%),女5例(13.51%),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1.14±13.2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使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曾用名: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93314,规格:40 mg)40 mg,2次/d。收集使用PPI前后体温(腋温)、关节肿痛(采用疼痛评估工具数字评定量表[8],0~10分,0 分为不痛,10分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血尿酸(PPI治疗72~96 h期间检查)。
, 百拇医药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尿酸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示统计学意义极显著。

    2结果

    2.1一般资料 痛风组中,20例因反复痛风急性发作,存在间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病史。单独有吸烟史14 例,长期饮酒史3 例,同时具有吸烟及长期饮酒史4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1例、2例、3例。基础病史情况:痛风组糖尿病1例、高血压13例、同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4例,冠心病2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6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3例、2例、1例、3例。胃镜表现:痛风组34例完成胃镜检查,消化性溃疡31例(91.18%),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急性糜烂性胃炎3例(8.82%);对照组36例完成胃镜检查,消化性溃疡35例(97.22%),贲门撕裂1例(2.78%)。
, 百拇医药
    2.2两组使用PPI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情况 对痛风组及对照组使用PPI治疗前后的血尿酸进行测定,痛风组29例(78.38%)治疗后血尿酸升高,而对照组为20例(54.05%)。痛风组PPI使用后血尿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PI使用后血尿酸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尿酸较用药前均升高,痛风组用药前后尿酸变化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使用PPI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痛风组中,PPI用药前已有4例存在关节痛,33例用药前无关节痛,治疗后28例(75.68%)新发关节痛,患者疼痛评分较用药前增加(P<0.001);24例(64.86%)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非感染性发热,对照组使用PPI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关节肿痛及发热病例,见表2。

    2.4治疗情况 所有病例均按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则治疗。关節疼痛予扶他林外敷治疗;其中24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8例停用PPI改为西米替丁治疗,15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得到缓解;3例因发热误诊为感染均加用与上述治疗无相互药物作用的抗生素,后因治疗效果欠佳,调整诊断思路改用塞来昔布后体温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活动性出血。
, 百拇医药
    3讨论

    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痛风的症状和体征可由于血尿酸持续高浓度或急剧波动时,呈过饱和状态的血尿酸可结晶沉积在组织中而引起;我国患病率约1%~3%,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5∶1[1]。痛风组患者有痛风病史,关节可出现关节红肿、皮温升高、疼痛及功能障碍,且尿酸升高,治疗予常规PPI及补液,无其它特殊治疗,故临床判断PPI可能导致痛风复发。

    PPI可能影响尿酸代谢。本研究结果提示,痛风患者使用PPI后血尿酸较用药前明显升高。治疗后75.68%新发关节痛,超过64.86%痛风患者PPI治疗后出现发热等痛风急性发作症状。PPI影响尿酸代谢可能机制:H+-K+-ATP酶在胃和肾脏中均有表达。Kraut JA等[3]通过鼠肾mRNA探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发现鼠肾表达的mRNAs编码胃型H+-K+-ATP酶;Gumz ML等[9]研究表明,在肾脏中2种H+-K+-ATP酶对酸碱和电解质失调的反应有高度调节作用。PPI制剂是一类作用于H+-K+-ATP酶的强效抑酸药,PPI抑制胃型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的同时,也对肾脏的H+-K+-ATP酶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Na+、K+的转运及H+的分泌,使肾小管酸碱平衡紊乱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此外Yang Y等[10]发现PPI增加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率,影响肾小管分泌尿酸。血尿酸浓度升高,过饱和状态的血尿酸会结晶沉积有组织中,引起痛风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痛风的复发或加重。, http://www.100md.com(何志钧 梁运啸 梁列新)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