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9年第6期
编号:13392234
基于技术成熟的可穿戴设备发展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2日 《医学信息》 2019年第6期
     摘要:可穿戴设备是21世纪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技术及产品的成熟必须历经科学的演变过程。本文分类剖析现阶段技术和产品的局限性,从把握技术节奏、构建独立体系、突破人机交互、重造市场契合等角度,阐述可穿戴设备的困境突破的方向和路径,尤其需要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方面的突破。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6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6.006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6-0016-04

    Abstract:Wearable device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turity of their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must undergo a scientific evolu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and discusses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the breakthrough of wearable de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rasping the technical rhythm, building an independent system, breaking through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re-establishing the market fit. In particula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s required and technical breakthrough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Wearable device;Artificial intelligence;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Technology

    現代社会划时代产品的涌现以IT技术为主流,譬如电报、电话、手机、电脑等,进入21世纪后,当智能手机完成了重构人与信息交互的场景和时间习惯之后,可穿戴设备便跃出台面,作为一种更激进的概念乃至于更先进的产品进入社会和人类生活。从出现到现在短短不到十年,可穿戴设备从到炽手可热到处境尴尬,其间有什么样的障碍或不足,面临怎样的未来和前景,我们很有必要对其中的科学规律做一研讨。

    1概念和应用

    从当前而言,可穿戴设备的定义不够完整,仅仅能从广义特征上进行描述:可穿戴设备是可直接穿在身上或整合到衣服或用品上甚至附着或植入人体,通过以硬件为基础的数据交互、以软件为支持的人工智能、以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功能的系统[1]。另外,对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价值上尚不完全清晰,也只能从前景预言可穿戴设备未来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巨大的转变[2]。正是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尚不准确和深入,可穿戴设备的技术演变和产品成熟不仅需要时间同时需要历经阶段。
, 百拇医药
    2技术萌芽与产品困境

    可穿戴设备起源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其出现和发展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健康感知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甚至有人认为可穿戴设备是智能医疗的突破口,能从巨大的医疗市场分得可观的收益。从2012~2016这五年间可穿戴设备迅速成为智能终端产业的热点,相关投资极其活跃,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可穿戴设备,让市场空前繁荣[3]。在这一时期,随着商业宣传及媒体大肆的报道,可穿戴产品无处不在,体验人群的数量呈几何指数增长。2017年以后可穿戴设备虽然仍维持着一定格局,也有众多专家和投资者预测不可估量的市场规模和美好的未来,但我们不得不看到自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到诸多期待却未有新贵的2018年,可穿戴设备依然停留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耳机的初级阶段停滞不前,消费市场也远达不到预期,可穿戴设备进入困境和低谷不可否认[4]。

    现代社会任何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消费都必须依靠先进技术保障和产品成熟度的支持,否则在经历过高期望和泡沫化的峰值后必将进入低谷期,可穿戴设备正在进行这样的循环过程。
, 百拇医药
    纵观技术和产品现状,可穿戴设备产业原始推动力来自运动健康需求,在几乎所有成型的可穿戴设备中,包括Watch类(包含以手为支撑的手表和手环等),Shoes类(包含以腿为支撑的鞋、袜子或者佩戴品等),Glass类(包含以头部为支撑的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非主流形态产品,运动和健康功能不可或缺[5]。概念的实现必须以技术作为支撑,就眼下而言,从技术支撑的角度分析可穿戴设备存在的问题却被忽略或回避。我们可以把现市场已经出现的可穿戴设备以用途特点划分为四类,从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对其技术局限性进行分析:

    2.1医疗管理类 此场景应用应属于科技含量最高的情形,把可穿戴设备用于慢性病管理,通过临床信息的快捷采集、实时监测来提高健康管理水平。体征信号监测是运动健康类设备支柱性功能,包括心电、血压、脉搏、血氧、运动、体脂、体温、呼吸率、血糖监测等,而且越来越多的体征指标采集设计客观上的确能扩展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与价值,然而对高新传感器、模拟混合信号处理及相应的数字处理算法、功耗支持、系统可靠性保证等要求,无一不是对可穿戴设备前景与生命力的挑战[6]。①可穿戴医疗类设备无独立运行环境的先天条件决定了信息采集的方式必须与临床诊疗标准一致,否则将无法对接优质医疗资源;②可穿戴设备的低功耗要求提高了采集技术的门槛,绝大部分生理或疾病信号难以获取;③无创获取慢性病评判指标技术尚无突破,诸多理念停留在臆想阶段,产品价值大打折扣。总而言之,不能达到准临床标准是可穿戴设备实现医疗与健康应用的瓶颈。, 百拇医药(张千彧)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