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9年第14期
编号:13384391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9日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4期
     2.1.2消化系统肿瘤 消化系统包括多个器官,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有临床研究证实[23],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胰腺癌、肝癌、结肠癌发生率。但其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具体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相关介绍有以下几点:①肿瘤细胞周期分为4期,即DNA复制前G1期,DNA合成期S期,有丝分裂前G2期,有丝分裂期。而细脸胞周期循环有两个限制点,即C1/S与G2/M。研究表明[24],二甲双胍可减少CDK4、CDK6,抑制胃癌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同时,二甲双胍还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激活肿瘤抑制因子的调控作用。②在肿瘤细胞发展过程中,活体内个别细胞死亡的表达形式为凋亡,其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中预存的死亡因子,从而导致细胞主动死亡,在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二甲双胍会降低肝细胞的表达,增加Bax的表达,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二甲双胍诱导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促使其进入胞浆中,活化PARP。以上细胞均说明二甲双胍可通过线粒体介导内部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调亡。③二甲双胍通过测定肿瘤干细胞的表达,调节miRNA与肿瘤干细胞内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发挥抑制胰腺癌、发挥细胞迁移侵袭与自我更新能力的作用。

    2.1.3其它肿瘤机制 有研究证实[25]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