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203
编号:1351537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22日 《医学信息》 20203
     6与肝脏病理及影像学指标的关系

    6.1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刘丽丽等[17]研究显示,肝脏炎性反应G≥2时以肝郁脾虚证多见,肝脏纤维化程度S≥2时以湿热中阻证多见,且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顺序排列,G、S水平呈递增趋势,此结果验证了CHB患者气郁湿阻,脏腑功能失调,郁久化热,湿热壅滞,损耗肝肾之阴、脾肾之阳,血行缓慢,最终形成痞块的临床证型演变过程及转归与肝脏病理的炎症、纤维化进展趋势同步。张国梁等[18]对CHB患者3个比较常见的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患者的肝脏病理分布以G1~2、S0~2为主,瘀血阻络型患者肝脏病理分布以G3~4、S3~4为主;其中肝郁脾虚型肝脏病变程度最轻,可能处于疾病初期,湿热中阻型肝脏炎症程度G3~4占比较肝郁脾虚型明显增多,处于炎症反应明显阶段,至疾病中晚期则主要表现为瘀血阻络型。总之,CHB中医证型和肝脏炎性反应G及纤维化程度S有显著联系,临床上可以中医证型推测肝组织病变程度,特别是对于无条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患者的诊疗及判断预后更有意义。

    6.2与肝纤维化影像学的关系 影像学以无创、无痛、快速、可重复、操作简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检测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