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744144
栀子花开初夏来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知识窗 2011年第5期
     五月的初夏,阳光渐渐变得热烈起来。栀子的叶子由嫩绿转为翠绿,洁白的花朵浮在绿叶之上,亭亭的,幽幽的,似雪花憩在枝头,有一种安然的美。《酉阳杂俎》里记载:“诸花六出者少,惟栀子六出。”在自然界,雪花也是六出,因此,栀子花又被称为“夏雪” “香雪”。谚语云:“雪花飞六出,预兆丰年。”人们把“六出花”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早在汉代,栀子花就已是名花了。

    江南多雨。在梅雨时节,细细的雨,敲击着屋檐,总是在暗夜里将人唤醒。一大早起来,人们就会发现栀子花特别地饱满肥厚,朴素的花香里也浸润着浓浓的雨意,韩愈《山石》诗中就有“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的句子。王建 《雨过山村》一诗中写道:“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雨中的栀子花,闲闲地立着,更多几分楚楚可怜。

    梅雨过后,夏意深浓,我倦于出门了,以躲避灼人的骄阳,却因有栀子,凉意沁入心脾。南朝梁简文帝有一首《咏栀子花》:“素花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诗的前两句是说白色的花惹人喜爱,生于水边,与水中倒影互相增色;后两句是指栀子花盛开之时,远远望去,如同轻霜裹叶,泛着淡淡的白光,又如同团团白雪压在枝头,使人在炎炎盛夏顿觉暑气尽消。朱淑真的《水栀子》中有“一根曾寄小峰峦,苫葡香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的句子,写出了栀子花清寒、祛暑意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栀子花不仅外形具有霜雪之姿,而且香味也带给人们清凉之感。宋代杨万里的《栀子花》诗云:“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意思是栀子花的姿态不仅艳美,而且素净雅致,浓郁的香气使人在炎暑中感觉到了凉意。宋代颜测的《栀子》诗中有“濯雨时摛素,当飙独含芬”的句子。刘禹锡在《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写道:“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宋代陈造的《次栀子花韵》对栀子的花香也有生动的描述:“居士窗前檐卜花,清香不断逗窗纱。伤和错底风过关,照夜偏怜玉雪葩。”明代诗人陈淳对栀子的花香也有很形象的描绘:“竹篱新洁度浓香,香处盈盈雪色妆。” 明代画家沈周在《栀子花诗》“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中特别提到,在夜色降临、新月初上的时刻,微风轻拂,花影婆娑,栀子花的一缕清香像一汪流水悄悄地透入诗人的工作场所——画室,给诗人带来了愉悦、清凉。

    这栀子本是与佛有缘的花。栀子也名山栀,“栀”通“卮”,卮为酒器,栀子因果实似酒杯状而得名。佛经中又称之为“蘑卜”,传说其种子来自天竺,与佛有关,故有人称它为“禅客” “禅友”。《长物志》赞曰:“詹卜清芬,佛家所重,古称禅友,殆非虚名。”栀子花芳香素雅、清秀明净,“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常被当作切花,以供香案。

    “清净法身如雪莹,青来林下现孤芳。”栀子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至夏季才绽放。她的寂寞与空寒,与禅者潜心清修的精神,暗暗契合。据说含苞期越长,栀子的清芬越久远。孤独与低调是栀子的一种自我修炼,在严寒来时不退缩,在春光烂漫时不羡慕,她守着自己的节拍与花期。

    我日日与栀子相伴,送走流年,也许孤独,却并不寂寞。案头的书,一本一本,慢慢被看完。一年又一年,我习惯性地与栀子对坐,明目,清心,享受着淡淡的喜悦。不知不觉间,夏天,就在栀子花的香远益清中,悄悄地走远。■, 百拇医药(舒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