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3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62123
追着火车拍历史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知识窗》2013年第6期
     火车也许不会消失,但旧有的火车一定会消失。面对将逐渐退出历史轨道的火车,“90后”、北京青年王嵬除了感到遗憾外,还想用手中的相机将它们拍下来,不但让自己成为火车转变的见证者,而且希望人们通过自己的照片来关注中国的铁路文化。

    王嵬的雄心是将中国现有的火车都拍下来,淘汰的、新出现的、将来投入使用的,都要拍下来,否则怎能叫“火车大全”,怎能叫历史呢?所以,他从15岁开始,便背上相机,一有时间就到全国各地拍火车。他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买张火车票就出发,甚至“没有特定的终点,想到哪里就在哪里下车”,即使有周密的计划,也能随机应变。没有快速列车,就坐慢速的;没有火车,就坐汽车;什么车也没有,就步行。在艰苦中,他体验到了一份自由和快乐。

    火车停靠的地方并不都是繁华都市,而火车运行起来又是风驰电掣的,要跟踪甚至赶到火车前,王嵬就要做好各种吃苦耐劳的准备。有时候火车去的地方条件越恶劣,他越是想多拍几张,好拍出那种独有的效果。他的助手只是一张3D地图,但地图有时候也没用,就只好自己想办法去探路。王嵬说:“几乎所有的火车都需要抓拍,而且要在合适的场景和光线下等到合适的列车,还要用合适的角度和摄影手法去表现列车的美。”抓拍的地点有可能是公路桥、楼房、山顶,也有可能是树上、河床里和灌木丛中。有时候急于抓拍,哪怕荆棘会刺伤他,也顾不得了。而有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就只能独自等待火车出现,什么时候出现,完成了拍摄,才能够离开或者去歇息。

    王嵬说:“我享受那种披荆斩棘拍照片的过程,拍出好照片更有一种成就感。”虽然说待在北京周边拍摄火车,这样对他最方便,一般花上一两天时间就可以了,可是他拍得再全再好,也只能说是北京的火车史,而不是全国的火车史。所以,他还要不停地出发,追逐火车而栖息。更远的地方,如新疆喀什、西藏拉萨、云南河口,常常需要一个月以上的工作量。

    这种逐车而行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既漫长又枯燥,但对怀着梦想、充满激情的王嵬来说,却是时时有发现,处处有历史细节。特别是当他想到,也许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样拍摄火车时,他就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力量,多吃一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人计算过,王嵬在7年的拍摄时间里,行走了二十多万公里,拍摄了中国几十条铁路线的自然和民俗风光,以及运行着的各种型号的火车。当然,有些火车是运行着、运行着就停运了,变成了历史旧物,幸好有王嵬这样的人将其拍摄下来,成为不可磨灭的档案。王嵬说:“有很多曾经美好的事物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这不能不说是遗憾,所以我用照片记录下这些历史。”让王嵬高兴和自豪的是,从蒸汽时代到内燃时代,再从电力时代到动车时代,他追逐着火车的转变,行遍了中国的各个省份,拍下了二十多万张有关铁路和火车的照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基本上现在中国运行的机车型号都拍全了”。

    看到王嵬拍到的一张张火车照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惊叹这个青年摄影师的眼光和坚持。其实,他不仅为转变中的火车留下了国家历史,也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了个人历史。在一本书中看到一句话:“勇猛的心,有时渴望人生加速,强烈地感受和完尽一些事物。”这句话用在王嵬身上,是多么贴切。青春原来只是在路上,但这样的青春何尝不是最美、最值得怀念的? (孙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