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3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50651
红地毯上的葬礼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知识窗》2013年第10期
     1917年,一战中的德国已显颓势,英国海军便修改建造4艘战列舰的计划——停建3艘,只保留“胡德号”继续建造。

    1920年5月5日,被誉为英国皇家海军“超级战舰”的“胡德号”顺利完工,标准排水量为41200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主力战舰,也成为了英国海军的光环。自此,“胡德号”开始了它的威风之旅——在其21年的服役生涯中,它作为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光是巡游世界各国就长达十几年。而它原本的战列巡洋舰功能,早已被巡游世界的风光,遮盖得所剩无几。

    1941年5月24日,“胡德号”继1940年炮击法国舰队大捷后,又一次迎来了和敌对炮舰的“亲密接触”。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没料到,魔鬼已经张开了口在等待着“胡德号”。这一天,“胡德号”奉命拦截德国战舰“俾斯麦号”,而与其一起负责拦截任务的还有“威尔士亲王号”。在长达几个小时的航行后,它们与“俾斯麦号”在丹麦海峡相遇,信心十足且作为追击方的“胡德号”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一次,将是它的不归之旅。

    双方交火后不久,“胡德号”被德舰的炮弹命中,最要命的是,这枚炮弹居然落到了“胡德号”的弹药库里。弹药库发生爆炸后,“胡德号”舰体迅速断裂沉没,在丹麦海峡的水面上仅仅泛起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涟漪,便再也没有任何影踪。全舰1419名官兵,仅3人获救。古往今来,胜败存亡本是兵家常事,但“胡德号”的沉没却完全是一场悲剧。说是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一千四百余人生命的消逝,更重要的是沉没的背后。

    1916年,“胡德号”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其建造标准及配置均是严格按照战略战争意义来实施的。特别是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海战之后,英国海军根据海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对“胡德号”进行了改进设计,强化了舰体两侧要害部位的防护,装甲总重量以及舰体结构重量都有所增加。然而悲哀的是,次年,眼看德国即将战败,英国皇家海军觉得马上就要“天下太平”,结果在“胡德号”的改造上,将本应继去年改装的基础上,再在今年对“胡德号”水平装甲防御的改进工程搁浅了。他们觉得,战争都要结束了,还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干吗?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英国皇家海军一直都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感到骄傲——没有新的战争,停止“胡德号”的改造计划是多么明智,省了多少白花花的“银子”。于是,本应在海域上浴血烽火的“胡德号”,被铺上了厚厚的红地毯,作为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巡游了世界各地几十个国家。

    可二战爆发,让英国皇家海军感到有点措手不及。这时,他们想起了“胡德号”。20年的时间,战列舰的交火距离已经从一战时的4~6公里,延伸到了10~20公里。在这样的距离下,原本会命中舰体侧弦的炮弹,便会垂直落下命中甲板。英国海军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慌忙派人将“胡德号”上的红地毯扯下,不分昼夜地在“胡德号”水平甲板上加设防护工程。

    这一年的5月底,“胡德号”接到与“威尔士亲王号”一道阻击“俾斯麦号”的任务。交战刚开始不久,“胡德号”的两侧,包括水平甲板身受数十发15英寸的炮弹袭击都没什么大碍,但当一枚8英寸的炮弹命中甲板时,却被穿透甲板并导致下方的弹药库爆炸。戏剧性的一幕是:“胡德号”在紧张忙碌的甲板防护过程中,由于时间太仓促,在接到任务的时候,还有一点点地方没有实施防护。而这“一点点”的地方,就是这枚仿佛长了眼睛的8英寸炮弹命中之处。而更为深入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点点”之处,恰是最可悲之处——英国女王每次巡游各国时,最喜欢站着演讲、观光的地方恰恰就是这里。在本就紧张的施工过程中,围绕着是否保留这一“纪念地”之争由来已久,一拖再拖。直到后来仓促应战,也没人敢动这个地方。

    “胡德号”被扯下了原本应该穿着的战斗外衣,被作为展示礼仪的巡游舰,造成虎胆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本已是悲剧。围绕着一处“纪念地”的争论不休,最终这个小细节酿成大祸,上演了一场红地毯上的葬礼,这更是悲剧。一次错,两次错,“胡德号”不“死”才怪。只不过,它不是死在对方的炮弹上,而是毁在了自己人手中。 (葛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