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36531
邵逸夫的大“不同”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知识窗》2014年第3期
     邵逸夫祖籍浙江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排行第六。邵逸夫的父亲是个十分精明的商人,看中了初兴于上海的电影业,于是来到上海,成立了在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

    要说邵逸夫的“不同”,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父亲希望他能考大学,以后有所作为,可年纪小小的他,偏偏喜欢上了兄长们拍片的事儿。后经大哥同意,才在片场中觅得一个“伙计”之职。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邵逸夫因为肯钻研、爱动脑,很快对摄影、编剧,再到导演等电影制片中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而且能挑得起担子,成了大哥的得力助手。

    邵逸夫不一般的表现,引起了三哥邵山客的关注。邵山客去东南亚发展,带去的几部“天一公司”的片子大受欢迎,一时爆棚,忙得邵山客恨不得有分身之术,于是马上拍电报回上海,让六弟邵逸夫速来新加坡帮衬,共闯天下。那时邵逸夫才16岁,接到电报后火速南下,与三哥邵山客开始了南洋的电影创业生涯。当时,还是手摇无声放映,他一格格地摇着影片,也摇出了自己在南洋的事业天地。到20世纪30年代,邵氏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拥有了110余家电影院,成为南洋一带的电影大王。那时,邵逸夫还很年轻,才二十几岁。

    如果只是如此而已,邵逸夫也许就是个无人知晓的邵逸夫了。可他偏偏与兄弟们“不同”,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满意哑巴电影。

    要搞有声电影,当时只有美国才有这个“讲话机器”。而且此时,邵逸夫要演员没演员,要机器没机器,音响设备更是无从谈起,他的脑子里唯一有的就是这条可靠的信息。

    既然生性与人不同,就会做出不同常人的决策——只身到美国购买一些音响器材。1931年,邵逸夫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时,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了一日一夜,才获救生还。灾难并没有吓退年少的邵逸夫,他最终从美国好莱坞买回了所需的“讲话机器”。

    1932年,邵逸夫与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生合作,终于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这部影片不仅让邵逸夫赚了大钱,而且还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新纪元。从此,邵逸夫就如吹足气的气球,在人生的舞台上一直往上窜,直至辉煌至极。 (柯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