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26480
城市里的手艺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知识窗》2014年第6期
     前几天,带了朋友去剪发,他总是不满意发廊给他的外形,哪怕是一掷千金,请了店里最贵的发型师。在小区里东走西转,进了这位凡师傅家,朋友显得意外,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在城市热闹的公寓楼里,凡师傅半隐居在此,养了一只猫为伴,客厅就是他的工作室。虽然是民居,工具倒是很齐全,就是有些凌乱,一面落地镜前,摆着转椅,旁边有烫发的机器设备,各种药水、彩色发卷七七八八散落。

    我想朋友心里一定在打鼓,但事已至此,怀着将信将疑的心,就让凡师傅打理。不知不觉聊着,头发就剪完了,朋友出奇地满意。他问多少钱,价格比市场低很多。

    凡师傅是位手艺人,我认识他已经十年了,从他在发廊工作的时候我就已经是他的回头客了。他也开过发廊,当过小老板,人生好像兜兜转转,我换过几个发型师,最后还是跟随着他,他也跟随着自己的内心,最后老老实实地当个手艺人。

    小时候,我对手艺人的理解实在不够宽泛。庙会上售卖手工艺品的民间艺人、在街角修鞋的匠人、裁缝店的老师傅,他们一辈子就靠一项技能养家糊口,好像他们的人生从未跟财富关联,起早贪黑,总是辛勤地营生。

    有段时间,我以为手艺人消失了。慢慢观察,我们确确实实活在手艺人的世界里,享受着他们带来的好。我想,靠着一项技能吃饭的人,也不能完全称作手艺人。即使能掌握相同的技艺,不同的人也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想,世上无非两种人,商人和手艺人。商人是在出售产品,把手艺当作产品来生产自然不能算。手艺人是专注的,抛开一切地钻研技艺。有些手艺讲究的是童子功,要在习艺所里刻苦而单调地磨练;有些手艺真的要在添了岁月后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和精髓。手艺人,内心是以手艺为美的,也以手艺而崇高。

    在上海认识了一位名叫若谷的手艺人,先是被他手工做的酸梅汤打动,没想到有缘认识他和他的手艺故事。若谷取之《道德经》“旷兮其若谷”,讲的是胸怀阔达像高山深谷,是一种接纳、包容。若谷,总是穿着最舒适的棉麻衣服,戴着一副圆形玳瑁眼镜,人如其名,用现世的心做传统的事,用现代的手法来诠释传统的物。

    秋天的时候,我们拿到了若谷的桂花糖露。桂花在秋天盛放,但其实他的桂花糖露是前前后后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用时间沉淀,让味道醇厚。对于大自然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四季的轮回,但对于他来说是手艺人的耐心和等待。前一年用古法将桂花秋天的味道保留下来,和以五月青梅与海盐,咸甜交错。桂花需要精心挑拣,去除花托、花梗、树叶、甲虫等,再用海盐进行腌制,去除桂花的苦涩,最后与梅子酱混合,使得桂花的甜腻变得柔和,富有层次。最后完成的糖桂花,若谷用一枚朱红色的封腊封存在透亮的玻璃瓶子里。所有青梅的酸、盐卤的咸、砂糖的甜、桂花的香,都隐匿在了他双手捧着的那方天地里。

    城市里的手艺人,弥足珍贵,因为他们除了要打磨技能,还要对抗浮躁的社会,全靠自己的意念。我不知道自己还来得及做一个手艺人吗?我是如此渴望一门可以与外界交流的手艺。我后来明白,我羡慕的不是手艺本身,是专注手艺背后带来的宁静,是手艺人细腻优雅的生活方式。

    (摘自祝小兔《时光不老,我们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