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2715964
“腌do鲜”里的互联网+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知识窗》 2015年第10期
“腌do鲜”里的互联网+

     腌笃鲜是一道上海本帮菜,是将咸肉、鲜肉和春笋先用猛火烧开,再用小火慢炖出的汤品。这样一道口味咸鲜、肉质酥肥、汤白汁浓的美味佳肴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你会想得到吗?但是,复旦大学老师郑磊就把这原本互不相干的两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创办了一个互联网沙龙活动,还起了一个新潮的名字,叫做“腌do鲜”。

    “腌do鲜”第一锅之石头鲜鱿

    为了烹饪好第一锅“腌do鲜”,郑磊千方百计地寻找“原料”。很快,70后“咸肉”和80后“春笋”被他确定为从事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工作的国家发改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执行副主任于施洋、新浪云相有限公司总经理,专攻社交媒体大数据挖掘分析的丁正洪。至于90后“小鲜肉”石开元,他可是费了一番周折后才确定的。

    石开元是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OMNILab成员,对计算机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一次,他和同伴看到一个垃圾站堆放着有几座大山高的垃圾。他知道,在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每16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座金茂大厦。那时,他就在想如果可以搭建一个数据平台,将扔垃圾的人和想从垃圾中寻宝的人联系起来,这样既能提高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还能减少垃圾处理量。
, 百拇医药
    于是,这个力图通过垃圾分类,解决垃圾围城难题的“金金回收”应用创意应运而生。只要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就可以按照分类,输入自己打算丢掉的垃圾,然后等待有需要的主人将它领走;而想要在丢弃的物品中淘宝的人,则可以到自己需要的类别里去查找,并归为已有。这个创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垃圾清理的难题,还摘得了上海市首届开放数据应用创意大赛冠军。

    郑磊把这三个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跨立场的互联网从业者、创新者和探索者组合在一起,由他“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慢炖”出了一锅活色鲜香的独特味道。

    “腌do鲜”第二锅之扣三丝汤

    第一锅“腌do鲜”的成功烹饪让郑磊信心倍增,在为第二锅物色“原料”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三个“小鲜肉”:中科院上海分院从事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学、代谢组学的三名研究生田原、岑凯和李昊,他们曾在500人的课堂中偶遇相识,因为共同的爱好,他们成立了“盈虚有数”组合,并参加了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开放数据大赛。
, 百拇医药
    在比赛中,他们设计了一个数据驱动的APP,可以对整个校园,包括图书馆和食堂的人流进行可视化分析。如果想去图书馆上自习,学生只要先打开APP,查看一下图书馆自习室里是否有空位。如果空位很多可以马上去,如果没有座位,就等会儿再去,为学生节省了不少时间,也避免了拥堵,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流。此外,这款APP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习惯,推荐合适的就餐地点,不仅使学生能用数据看到校园生活中的规律,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便利。

    这个对上海交通大学Wi-Fi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的APP夺得了最佳数据综合大奖,也引起了郑磊的注意。2015年6月27日,郑磊邀请他们参加了以“解密城市生活数据”为主题的沙龙。随着一锅更比一锅活色生香的“腌do鲜”的出锅,郑磊也更加注重挖掘“90后”具有探索精神的创业者。

    “腌do鲜”第三锅之胡桃仁糖

    2015年7月8日,郑磊找到了“90后”创业者胡稼。大二时,胡稼到某外资银行实习,因为善于利用资源而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后,他选择休学,开始了创业。他的创业目标主要是校园市场,所以,他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名叫“校校”的APP,是一个提供活动报名、公告发布、成员管理、提案管理和失物招领等的平台。后来,他发现国内的校园微信平台还处于初级阶段,马上把APP转向了服务商,主要为高校的学生会、社团、班级及其他类型的学生组织提供免费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服务。

    这个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可以为高校定制专属功能,彰显学校的个性,还可以发布学校活动,使学生及时获取校园信息。这个平台投放短短几个月内,竟有两百多家高校和“校校”合作。胡稼的创业经历让郑磊产生了兴趣,当即敲定他为“腌do鲜”的“原材料”。

    郑磊是如此评价“腌do鲜”的:“‘嘟嘟嘟’是慢火炖的声音,do、do、do是互联网时代的行动派,我觉得在今天的上海,每个角落里都在不知不觉地创新,我的任务就是把他们挖掘出来,让他们交融互动!”“互联网+腌笃鲜”,改变了原本大学里普通意义的沙龙活动,将传播知识和启发思维的方式完美融合,用互联网思维将创新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http://www.100md.com(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