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6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990987
“诺奖”少年,翩翩而来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知识窗》2016年第8期
“诺奖”少年,翩翩而来

     2016年5月,素有“中学生诺贝尔奖”之称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在美国凤凰城落下帷幕。中国有37名学生携30个项目参加了竞赛,这些学有余力的天才少年,尽管知识结构和年龄都有限,却试图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造这个世界。

    心怀创客梦的滑板少年

    厦门六中的蔡炜桢和颜明,一个高二,一个高三,凭借自己打造的遥控滑板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机械工程类项目三等奖。

    蔡炜桢从小受开维修店的父亲影响,喜欢重组一些小电器。在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后,蔡炜桢爱上了里面的滑板车。上高中后,他认识了同是滑板爱好者的同学颜明。一起玩滑板时,他们觉得普通的滑板滑起来太累,于是把自己的滑板装上电机,打造成了电动滑板。但是,加了电机的滑板速度飙升,有时刹不住,非常危险。于是,他们决定再装一个刹车。有了电机和刹车,他们又想能不能把滑板做得更美观一点……

    就这样,为了做一个自己想要的滑板,他们一共做了六代产品,经历大小失败三十多次。最终,才做出了一个成熟的产品:电机内置在由加拿大枫木和碳纤维打造的板身内,刹车装置则创造性地装在了轮子里。除了通过蓝牙遥控刹车和驱动之外,板身上也有刹车踏板,踩一下就可以刹车了。另外,他们还在板身上加了LED灯,酷炫指数直线上升。

    蔡炜桢和颜明虽然年纪小,但是已经为自己设计制作的滑板申请了两项专利,如果有足够的资金,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

    开发音频转换应用的个性女孩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宋翊蔚很有个性,她开发了一款看上去很简单的安卓应用:你对着手机说话,应用把声音录下来之后,可以自动转化声音的频率,让一些高频失聪患者不戴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她的研究获得了美国声学学会颁发的荣誉奖。

    宋翊蔚的爷爷是失聪患者,常年戴着助听器和别人沟通。因为戴着助听器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宋翊蔚希望研究出一款能取代助听器的产品,让失聪患者在不戴助听器的情况下,听力也能有所改善。

    宋翊蔚经过研究发现,高频失聪患者不是听不到声音,而是听不到某一个特定频率(频率太高)的声音,通过技术手段,能把这个特定的频率声音转化成失聪患者能听到的声音。

    市面上有现成的软件,但主要应用在电脑平台上,宋翊蔚想把这种软件转移到手机上。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她把这款软件做成了手机APP,并且把助听器上的基频下移原理应用到了手机上:0~8000赫兹的声音,通过APP可转化为0~4000赫兹。这样,高频失聪患者就可以听清楚声音了。

    现在,宋翊蔚已经拿到了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过,她正计划把这个APP继续完善下去,包括推出实时的声音转换功能。

    研制智能眼镜的准“哥大”新生

    18岁的王子川已经是个“老”科技迷了,他一直对智能眼镜很感兴趣。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眼镜是2012年4月发布的Google Glass——一款“拓展现实”的眼镜,而王子川的智能眼镜是基于Window平台打造的“图像识别和手势跟踪的透射式智能眼镜”,是一种增强现实的(AR)眼镜。

    在王子川看来,Google Glass是用声音再加上触摸板来实现操控的,这样其实很不方便。所以,王子川采用了深度相机的解决方案,利用灰度图把手从照片中过滤出来,从而实现用手势操控的效果。而且,他还做了一个应用,可以基于自然特征跟踪照片,往场景里叠加三维图像。比如透过眼镜,人们可以在一张简单的森林图片上看到一只叠加的三维老虎。

    虽然王子川这次没能获奖,但他已经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该校的一名准新生了。

    其他参赛少年的经历也很精彩:“用数学原理分析抛硬币奥秘”的广州实验中学学生黎世伦,早在初中时就拿了两个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来自成都的中学生杨钧,开发了一种算法自动教会人们折纸;还有开发了一门网页编程语言的少年刘巴乔……他们都有着超出同龄人的不凡表现,但也都付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努力。尽管他们的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可以预见的是,他们有着各有不同但又精彩无限的未来。 (成子)